因应发挥粤港澳三地科协先锋汇聚科研人脉、高端科研水平的优势,澳区全国人大代表团副团长崔世平建议促进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行动,组织“大湾区科技大联盟”形成辐射式沟通、技术共融中心,作为国家面向科研人员、实力企业、青创先锋的沟通最前线,促进各方交流合作;成为大湾区核心的人才互育、信息互通、资源互用的集散统筹中心,强化湾区科技创新软实力。
助力三地创新发展
崔世平指出,去年底,广东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广深科技创新走廊规划》,目的依托穗莞深复合型的交通路网,集中资源连成一个产业联动、空间联结、功能贯穿的创新经济带,建设成为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提供强力支撑。同时,广东省科技厅、香港创新科技署及澳门科技管理部门也正紧密协调科研经费跨境使用、港澳青年内地创新创业税制优化等问题,积极研究如何有效协助三地创新主体的发展。
就制订科技创新行动方案,他提出“大湾区科技大联盟”具体运作的建议,要建立信息平台以利产学合作效益最大化。建立信息互通平台,适时发放国家政策动态、统筹科研人才信息、协助产业发掘转营扩展机遇、激发相关创新项目的培养,建立产研配对数据库,以达至粤港澳大湾区科技联盟协同效应最大化,缩减学术研究与实际产业的需求缺口,加速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发展。
打造顶尖创新平台
其次,藉由联盟“广深科技创新走廊”中的实力产业,配以资助措施或税务优惠,推动产研合作成功项目投资到“走廊”做产品开发,以满足产业需求、实践学术研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优化科技企业孵化育成全体系产业链。对参与“大联盟”中产研合作投资项目的相关科研人员,采用项目成员注册方式,签发大湾区互访一批多行的学术签注,便利人员为项目的开展及推进研究作出适时的交流。
再者,透过“大联盟”建立对外信息平台,发布湾区内科技创新信息,为打造全球顶尖科技产业创新平台目标树立高端形象,促进产业发展吸引海内外人才及实力企业进驻,以达至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成世界一流创新型湾区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