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招商引资 » 双招双引 » 正文

商业评论:外商在中国投资面临四大发展方向

发布日期:2020-06-16  浏览次数:175

作为“六稳”工作的重点,稳外资工作近期取得了显著效果。商务部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2865.5亿元,同比下降6.1%,比一季度降幅收窄4.7个百分点。而4月份全国实际使用外资703.6亿元,同比增长11.8%。


在新冠肺炎疫情对外商直接投资(FDI)产生显著影响的背景下,如何判断未来在中国的外商投资的发展趋势?近期,毕马威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康勇表示,和证券投资不同,跨境投资虽然会受到疫情等短期因素的影响,但其更加关注投资目的地的市场环境和长期发展前景。中国宏观经济发展的前景和韧性、持续改善的营商环境和不断扩大的对外开放、以及完整的上下游产业链和优质的要素资源,仍然对外资具有多重吸引力。中国依然是外商重要的投资目的地之一。

 

“在中国,为中国”


谈到未来我国外商投资的发展趋势,康勇认为,未来外商投资在中国有四个主要特点。首先是“在中国,为中国”。他说,中国正在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市场。在全球化市场中,一个国家的“购买力”是其经济实力的重要表现。不断推进的城镇化,尤其是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的加速发展,有利于进一步释放我国广阔的、多层次的消费潜力。巨大的市场使得“在中国,为中国”成为众多跨国公司投资中国的核心战略。中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消费群体,而近年来中国也高度重视发展国内消费市场。2019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8%,最终消费支出对GDP的贡献率为57.8%。消费的平稳增长发挥了压舱石的作用,为保持经济的基本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与此同时,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已经成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随着户籍、土地制度改革,政府将通过发展新基建和数字经济,进一步推动城市群聚集效应,释放我国下沉消费市场潜力。而稳步扩容的中等收入群体,也将通过消费结构的升级带来更多新的需求。广阔的市场腹地和众多的消费者群体,将使跨国投资向“在中国,为中国”方向发展。


从去年底到今年年初以来,外商加大对中国投资的消息接踵而来。2019年11月底,德国化工巨头巴斯夫化学公司投资100亿美元,在广东湛江建设的新型一体化生产基地正式启动。巴斯夫公司表示,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化学品市场,约占40%的市场份额,在全球化学品生产的增长中发挥主导作用。广东拥有的大量人口,以及相关行业重要客户均布局于此则是其选择广东的重要原因。该项目也是巴斯夫迄今为止最大的海外投资项目,将建设从基础化学品到消费品的上下游生产装置,形成整合的产业链,为中国消费品、交通等增长型行业提供支持。与之类似的还有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中国目前是全世界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根据EV volumes的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约120万辆,较去年增长3%,占比已达全球销售总量的52.8%。电动汽车行业巨头特斯拉决定在中国建立其第一个海外工厂,一方面是看中了中国完善的工业体系和高效的制造能力,但更重要的也是因为中国巨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预计将有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通过“在中国,为中国”的投资模式,与中国市场共同发展。3月中旬,星巴克宣布投资9亿元人民币在中国建厂。这是星巴克在中国及亚太首个咖啡烘焙工厂。“尽管当前的疫情让我们面临暂时的困难和挑战,但我们在中国市场长期发展的决心从未动摇,甚至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坚定,我们希望以实际行动践行在中国为中国的长期承诺。”星巴克全球执行副总裁、星巴克中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王静瑛表示。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有利于吸引更多高技术投资


商务部数据显示,2020年一季度,虽然中国整体使用外资较去年同期下降10.8%,但是中国高技术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15.5%,占服务业比重达29.9%,其中,信息服务、电子商务服务、专业技术服务同比分别增长28.5%、62.4%和95%。


康勇谈到的第二个关注点正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有利于吸引更多高技术投资。他说,创新驱动发展是中国重要的战略,而推动创新的根本在于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近年来中国不断提高对知识产权的重视,中国也与很多国家签订了双边或多边的有关知识产权问题的协议和法律文件。


值得关注的是,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关于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保护的不断加强有助于中国吸引更多高科技投资。为给外商在华投资创造良好的环境,中国国内也大大加强了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我国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包括商标法、专利法、著作权法、反不当竞争法、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等20余部法律法规,其他如合同法、公司法、广告法、对外贸易法、反垄断法等等法律法规也与知识产权保护密切相关。此外,我国还与有关国家签订了双边或多边的有关知识产权问题的协议、备忘录等法律文件。例如,去年底签订的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中美双方就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在几个方面达成共识,包括商业秘密保护、与药品相关的知识产权问题、专利有效期延长、地理标志、打击电子商务平台上存在的盗版和假冒产品、打击盗版和假冒产品的生产和出口、打击商标恶意注册,以及加强知识产权司法执行和程序等。他认为,中国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既有利于保护创新,也有利于吸引国外知识产权加速进入中国。2019年5月,中国欧盟商会发布的《2019商业信心调查报告》显示,受访的585家在华欧盟企业约六成认为中国知识产权行政与司法保护力度明显加大,研发环境的吸引力与日剧增。康勇说,中国创新能力的提高和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的加强将吸引更多外资规模投向高技术、高附加值的产业。

 

绿色产业及医疗和健康产业的外商投资有望迎来更快增长


康勇认为,未来中国绿色产业潜力很大。他说,近年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已经成为政府工作的重心。我国环保投资虽然不断增长,但占GDP比重依然偏低,发展潜力巨大。在最新的外商投资指引中,绿色制造和节能环保等均是我国吸收和利用外资的重点领域。在改革开放的40多年间,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同时也付出了相当的资源和环境代价。这种以牺牲环境换来的高速发展显然是不科学的,也是不可持续的。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发展结构的不断优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已经成为政府工作的重心。早在2016年国家就发布了以绿色可持续发展为中心的《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2019年9月,习近平主席又亲自主持召开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强调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我国环保产业近年来一直保持增长趋势,但是环保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从2012年以来呈逐年下降趋势,2017年比重降至1.16%。2018年环保政策密集出台,节约环保力度进一步加大,环保占GDP的比重回升到了1.48%。根据发达国家经验,环保投入占GDP的比重在1%—1.5%时,才可能遏制环境污染的恶化趋势,比重升至2%—3%时,才有可能改善环境质量。由此可见,中国的环保产业发展潜力巨大。根据《中国环保产业分析报告(2019)》预测,2020年我国环保产业营业收入总额有望超过2.1万亿元。“绿色产业不仅市场潜力巨大,也是国家吸引和鼓励外资进入的优先行业。2019年6月最新发布的《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中绿色制造和节能环保都是中国吸收和利用外资的重点领域。可以预见的是,在广大的市场和政策利好的驱动下,以节能环保及绿色制造为代表的绿色产业将成为外商投资的热点领域。”康勇说。


康勇认为,第四个关注点是中国的医疗健康产业有望获得更快发展。他说,本次疫情使得全国对于大健康产业更加关注。在医疗健康需求和政策红利的推动下,预计该产业规模将得到进一步提升。近年来医疗健康产业的外商准入限制也正在不断放开,相信随着《外商投资法》的实施落地,未来医疗和健康产业的外商投资有望迎来更快增长。疫情之后,一些跨国公司可能会出于分散供应链风险、减少局部区域突发事件对医药产品供应的影响等因素考虑,进而探索更为合理的分布式供应链布局,以保障医药产品、器械供应。但同时也应看到,本次疫情也对中国医疗和健康行业产生了深远影响:一方面,疫情可以说是一次史无前例的全民健康教育,全国上下对于大健康产业更加关注,未来健康消费支出有望大幅增长;另一方面,疫情也暴露了我国医疗资源不足、分级诊疗体系不够健全且区域间发展不均衡、信息化建设不足、医药研发环节存在较大短板等问题,医药健康产业将得到更多关注。按照《“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预估,健康产业总规模2020年将突破8万亿元,2030年将突破16万亿元。在此次疫情的催化下,预计产业规模将在此预估基础上得到进一步提升。医疗健康需求和政策红利的推动下,大健康产业在疫情前就已经成为资本追逐的热点。目前布局大健康产业的资本主要来自房地产和医疗机构、保险企业和金融机构、以及科技企业领衔的“健康+智能化”互联网医疗和智慧养老。近年来,医疗健康产业的外商准入限制也正在逐步放开,特别是与养老相关的康养产业。例如,北京市2018年4月颁布的《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利用外资水平的意见》中就明确提出,“鼓励外商投资企业在京设立营利性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服务机构、社区养老服务驿站、专业护理服务机构,提供多元化养老服务”。相信随着《外商投资法》的实施落地,以及未来医疗和健康产业吸引外资政策的进一步敞开,外商投资有望迎来更快增长。


康勇强调,新冠肺炎疫情可能成为大萧条以来世界经济面临的最大挑战,它不仅对短期经济带来冲击,对中长期世界政治、经济、科技、贸易、投资等格局也可能带来深远影响。近期,一些国家提出鼓励制造业回流,考虑对企业的搬家费用进行补贴,也有部分政府代表宣称要减少对中国生产的医药药品和器材,例如原料药、呼吸机等的依赖。他认为,重塑高度分工的全球产业链无疑是一个复杂的工程。而且究其根本,这也是每一个企业需要根据自身发展战略、市场空间、成本收益等进行权衡的经济问题。靠近产品市场、降低生产成本、完善的上下游产业链才是企业投资决定的根本考虑因素。随着中国人口结构的变化以及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具有成本优势的地区流动是经济发展规律。“过去几十年,中国成功融入世界经济大潮,也是产业链从美国、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逐渐向中国转移的结果。在这样的背景下,一方面,我们要看到中国巨大的市场、完整高效的产业链是我国吸引外资的底气所在;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对未来的风险和挑战有清醒的认识,加大对外开放,加速转型升级。只要中国保持稳定发展的势头,就一定能对外商直接投资保持强劲的吸引力。”他说。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