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起临沂市兰山区半程镇,终于兰陵县神山镇,纵跨4个县区、9个乡镇(街道),凝聚着参与者700多个日夜的期盼,2018年12月28日,G206国道新西外环工程建成通车。
空中俯瞰,55公里的新西外环在城西由北向南斜划出一道历历分明的流畅线条,为辽阔的沂蒙大地增添了亮丽一笔;车行其中,宽阔平坦的路面带来了舒适的畅行体验。
有人说,道路是城市的筋骨,也是城市的血脉。新西外环作为全市国省道建设史上投资最大、标准最高的项目,这筋骨的背后,是先进建设理念的支撑,是智慧施工、监管的加持;这血脉里流淌着的,是无数公路人的热爱和奉献之情,是沿线参与区、乡镇的协调配合。道路建成通车后,带来的不仅是地理时空距离的缩短,更是临沂西部经济发展的一个崭新机遇。
一项决策:畅通城西南北交通
新西外环建设期间,兰陵县神山镇村民王强每隔三天两天,就忍不住去工地附近看看工程进展到哪一步了,就像是关心自己的家事,王强的心里始终惦念着路啥时候修好。“这路一通,咱去临沂,去沂堂,那速度可就快多了。”王强满心盼望着,他的心思,也是新西外环太多沿线百姓们的心声。
在临沂城区,老西外环从北往南经兰山区、罗庄区、高新区至兰陵县。随着临沂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临沂中心城区的总体布局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新西外环开工建设之前,原西外环的道路功能随着城市外围的扩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周边的交通状况。
据统计,老西外环承载着西部城区大量的过境交通,而今,沿线分布有居住社区近20处,陶瓷、建材、汽车等商贸市场10余处,日交通车流量达30259车次,已经由原来的外环线,逐步成了穿城路段。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过境交通对城市发展造成一定干扰,而另一方面,部分城市道路已经对过境交通采取限制,且城区路段机动车、非机动车及人行混杂,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国道干线功能及服务水平的发挥。
建设新西外环,迫在眉睫!
为什么这么说?
首先,修建新西外环,是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实现临沂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建设“安全、便捷、畅通、高效”的公路交通网络,既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期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也是我市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内容。为此,实施立体大交通战略,加强中心城区与各县区的互联互通,构建中心城区“半小时经济圈”和“一小时生活圈”,被提上了市委、市政府议事日程。市委书记王玉君强调:“要突出新旧动能转换这一引领,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要在基础设施上实现突破,大力推进道路交通等建设,切实破除制约临沂未来发展的瓶颈。”
新西外环作为中心城区到县区的快速通道的最大价值在于推动临沂城区原有公路交通网升级,使整个临沂城市交通实现了“内联更紧密、外通更畅达”。新西外环建成通车后,过境城区的车辆可以选择新西外环通行,将大大缓解城区交通压力,缩短中心城区到兰陵的通达时间,进一步彰显“同城效应”。
其次,修建新西外环,是加快临沂西部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在我市相关发展规划中提出,要加快“商、文、旅”一体化发展,推进临沂商城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打造全国最大的现代专业市场集群和国际商品集散中心,做大沂蒙红色旅游品牌市场,建设兰山现代商贸集聚示范区和“中国商贸名城”。新西外环的建设,是临沂城西经济再跨越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与此同时,建设新西外环,更是适应临沂城市规划及快速发展,改善投资环境,带动沿线地区发展的需要。“目前临沂市区对外和过境交通主要依靠京沪高速公路和几条国道,从区域路网布局来看,国道206、国道205、国道327均由临沂主城区穿过,而且在临沂主城区附近尚未形成有效的环线路网,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着国道干线公路功能的发挥。”前来调研新西外环项目的专家表示。另外,由于受新兖石铁路及祊河限制,兰山区、罗庄区、高新区在京沪高速以西区域尚未形成顺畅的南北通道……
修建新西外环路,打通临沂西部城区黄金大通道,已经刻不容缓,被提上了市委、市政府和省、市交通公路部门的重要议程。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市领导经常带领公路局相关负责同志向省交通运输厅、省交通运输厅公路局汇报协调,省交通运输厅、省交通运输厅公路局领导对该工程建设也非常关心,在项目前期审批工作中全力支持。
2013年9月,市政府研究决定对国道206绕城西线进行改线,2015年4月30日,以《关于G206线半程至神山段改建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取得省发改委工可立项批复。随后,新西外环成为市委、市政府确定的2017-2018年重点工程,是临沂构建“立体大交通战略”中6条快速通道项目之一,它起于兰山区半程镇文泗公路与205国道交会处,终于兰陵县神山镇东与206国道交会处,全长55.7公里,双向六车道,一级公路标准。全线设全互通立交1处、部分互通立交2处、分离立交3处、大桥2座。
据了解,新西外环是目前全市国省道建设史上投资最大、标准最高的项目,经市政府批准以PPP模式进行建设,市公路局为实施主体,社会资本方为天元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总投资23.2亿元,省及中央总投资2.6亿元。合同工期24个月,2017年2月正式开工建设。
一种担当:智慧引领现代交通
作为我省少有的双向六车道国道、我市首个国省道PPP(社会资本注入),也是目前PPP项目运行最成功、最规范的项目,新西外环的成功通车,离不开省、市及相关部门各级领导的重视与关心。
省交通运输厅,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先后多次到新西外环路施工现场调研督导,协调解决影响工程快速推进的困难和问题,保证工程建设平稳有序推进。12月20日,市委书记王玉君,市委副书记、市长孟庆斌率队到新西外环工程建设现场,调研工程推进情况。
“我们要建设优质工程、品质工程、民心工程,严把工程质量关,绝不以牺牲工程质量换取工程进度”,市公路局局长公维禹如是说。
为了让新西外环工程顺利推进,市公路局以开展“工程质量管理年活动”载体,全面聚焦新旧动能转换部门定位,全力以赴抓管理、保质量、促进度。为此,市公路局成立了新西外环项目办,抽调精兵强将深入工地一线,靠得上、理得清、干得实,加强施工节点控制,确保问题在一线解决,创造良好的外部施工环境;优化方案,对施工单位的施工组织计划组织专家进行审查,确保方案最优、科学组织。对起点至京沪高速公路段5公里优先组织施工,确保其在2017年9月底实现临时通车,早日方便沿线群众的生产生活;市公路局督促施工单位加大人员、设备、资金投入,路面施工同时开启4个工作面,同步推进。根据人员到位情况,部分路段开展夜间施工,确保全线各项工作压茬推进、同步进行,按时完成施工任务,确保按时建成通车。
互联网时代,工程的建设推进,靠的不再仅仅是传统的建设经验。大数据的出现,为一切提供了更加“精准”的可能。2017年,市公路局建设了以物联网、“大数据”、云服务器、无线传输、传感器等技术为支撑的国省道智能管理平台,建设“智慧工地”,力争做到进度管理形象化、质量控制信息化、安全环保可视化,它为新西外环的建设、监管立下了汗马功劳。
智能管理平台以国省道布局图为主界面,以在建项目为接入口,以合同段为单位进行分级建设。应用物联网技术开展智能化管理,能够实现从料源地控制、原材料进场检测、配合比试验、拌合站拌合、混合料运输、摊铺、碾压、混凝土浇筑等工序的全过程监控,实现公路工程拌合、施工、安全及环保数据的自动采集、自动分析和自动预警,进而建立公路工程建管养一体化大平台。
“新西外环的建设,是智能管理平台真正地参与全程建设监管。2017年到2018年,依托G206线半程至神山段改建工程,对施工过程中的质量、安全、环保实现监控,包含沥青、水稳、混凝土、试验、视频监控、扬尘在线监测、形象进度等七大模块。”市公路局党委委员、新西外环项目办主任任均华说。
“你看我手机上还有之前建设过程中的预警信息。”市公路局新西外环项目办副主任徐现田说,“管理平台对超出偏差范围的指标能够根据设定阈值情况分级报警,以短信、微信等形式及时通知管理和监理人员,所有问题根据预警分级的不同由监理、管理人员进行处理,实现‘问题出现→分级预警→处理’的工作闭合流程。最大可能减少拌合站工作人员为提高产量随意调整拌合生产配合比或试验人员数据造假等现象。”
同时,可以监测混合料摊铺温度、摊铺速度、碾压遍数和轨迹、碾压速度等技术指标,减少了监理人的失误或隐蔽工序的偷工行为,减少质量隐患,变事后处置为事前、事中控制,真正实现质量过程控制。可以说,应用智能管理平台在减少人的失误、及时预警、实现过程控制等方面具有重大作用。而且,随着管理精细化、智能化的发展,实现精准过程控制、形象进度可视化、运营管理智能化、平台功能集成化也必将是智能管理平台的发展方向。
智能管理平台有许多独有的优势,例如,可以实现数据实时上传、反应迅速,对混凝土生产、运输、浇筑以及试验室混凝土试件的试验数据能自动关联。对沥青拌和站每盘混合料的生产时间及配合比情况、由哪辆车运输、摊铺位置、碾压情况等信息全程记录,可以实现质量追溯等等。未来,市公路局将建设一个涵盖公路建设、日常养护、运营管理的综合性管理平台,全面推进临沂公路信息化管理的进程,规范临沂市公路信息化建设的标准化,形成顶层设计和统一指导模式。2017年11月29日—30日,全省公路工程质量管理年活动第二次专题调度现场会议在我市召开,推广临沂市公路局智慧公路建设经验。《大众日报》专门介绍相关经验做法。
除了智能管理平台,市公路局在推进工程建设过程中,在环保、质量安全等方面也做足了功课。
市公路局切实加强环境保护,着力打造环境友好工程。紧紧围绕中央环保督察,认真贯彻落实省厅及省局一系列环保相关文件要求,全面推行“六个百分百”标准,统一安装视频监控系统和扬尘在线监测系统,集中开展扬尘综合整治,着力打造环境友好工程。
全行业率先在招标之初就落实环保措施专项经费,在拌合站及预制场均设置了防风抑尘网、雾化喷淋降尘设施、雾炮抑尘设施,施工现场践行无尘化施工理念,晴天不扬尘,雨天不泥泞。
注重提前谋划、统筹推进,城市穿新西外环供水、供暖、供气、排污等均预留下设管涵通道,为将来城市扩容打下基础。
加强本质安全管理,着力打造平安工程。交通安全设施在设计之初做好和公安交通管理机构、安监部门的沟通,做到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实施、同步投入使用。工程建设期间,对危大工程施工方案落实专家审查制,抓好全员安全教育培训,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急防范自救能力;狠抓现场安全管理,设置齐全的安全警示、警告标志。安排专职人员疏导交通,桥涵等阻断道路施工路段设置施工便道,老路加宽侧设置围挡,无一起安全责任事故发生。
一种精神:同舟共济筑品质工程
历时两年,700多个日日夜夜。今天,当你畅行在新西外环上,轮胎与路面摩擦的触感,会给你带来一种莫名的踏实感。这份踏实感,来自于每一名建设者夜以继日的辛苦汗水,来自于每一名公路人无私忘我的敬业奉献,也来自于沿线区域、乡镇的密切配合,才有了眼前这项惠民利民的工程。
天元建设集团的李富安是G206线半程至神山段改建工程第一施工项目部的项目总工,负责现场施工组织和管理,工作异常琐碎。项目经理陈国欣提到李富安时,曾心疼地说:“富安的办公室,有一个大包,里面眼药水、安神补脑液……各种药一大堆。施工关键时期,他整晚整晚睡不着,只能靠药物作用眯上一会儿。”工地上资金协调、地方矛盾协调、施工队伍协调、技术组织、材料组织、工程质量……几乎样样都要他操心,每天光接电话就要接几十个。心里装着这么多事,他又怎么能睡得着呢。
同样是来自天元建设集团的裴兆波,他是第二施工项目部项目经理。工程开工建设以来,他始终奋战在施工一线,是天元路桥出了名的拼命三郎,工作起来不分昼夜,沥青面层铺设期间,每一道工序他都要亲自把关,每一车材料他都要亲自清点。工程远离市区交通不便,他饿了就只能蹲在工地上吃盒饭,累了只能蜷在工程车里眯一会。一个工程干下来,他瘦了整整十五斤。“如果这个工程在我手里出了问题,我无法向公司交代,更无法向临沂市千千万万关注着工程建设的市民交代。”裴兆波觉得肩上有千斤的担子。
见到兰陵县公路局工程科科长刘锦涛的时候,他的办公桌上高高地摞着一打新西外环的相关资料。这两年,为了新西外环兰陵段建设,1米75的刘锦涛,瘦得还不到60公斤。在国道206、229省道兰陵绕城段改建项目中,刘锦涛和相关单位企业一起奔波,节假日无休,三餐不定,甚至还患上了胃肠炎……
刘锦涛的工作日常,只是参与新西外环工程所有公路人的一个缩影。烈日炎炎,亦或寒风冬雪,这条50多公里外环线的每一寸地面,都留下了公路人坚实的脚步和背影。“民生工程良心活”这根弦儿,始终绷在每一个公路人的心里。
重大工程建设,离不开所有参与者的同舟共济。新西外环建设过程中,市城建办、国土、住建、园林、交警、城管、财政等部门多方协调,大力协助,确保了项目有序推进;沿线县区乡镇配合做了大量的工作。
“平凡的岗位,不悔的选择”“今天,最后一户的拆迁工作完成。”……高新区罗西街道办事处主任赵景贵有写工作日志的习惯。此次新西外环建设前的征迁工作,赵景贵写了多篇工作日志,点点滴滴的日常小事,记录着一名基层干部征迁工作中的酸甜苦辣。“有时候也觉得辛苦,但党和政府把这份工作交给了咱,就要想尽一切办法把它完成好。”赵景贵说,他总结了一系列征迁办法,包括开评议会、听证会等,确保征迁工作顺利完成,老百姓的利益也得到保障。
在兰山区,区里专门成立由分管副区长任组长的新西外环路建设推进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统筹推进新西外环工程拆迁建设工作,并多次召开区级专门会议安排部署工作,进一步明确各相关镇街(开发区)工作职责,确保责任层层落实到人,切实把责任担起来、压力扛起来,全力推进征收、拆迁进度;在罗庄区,为保证工程建设顺利进行,全区共投入征地和拆迁资金2820.6万元;在高新区,区里积极配合做好征地拆迁及相关地方关系协调等工作,拆迁民房、企业近500户,拆迁房屋面积达12.6万平方米;在兰陵县,拆迁养殖场及大蒜工厂5户……
在建设过程中,费县积极协调联系风化料、碎石等料源地,为新西外环顺利推进给予了有力支持。
靠着这股抱团奋进的精神,靠着每一名参与者的付出,新西外环工程建设得以高质高效推进。为了这项民生工程,很多人愿意牺牲一部分自我利益。而工程建设也一贯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始终牢记安全第一,以方便群众出行为目的,多次组织交警、安监、沿线县区乡镇党委、村居进行调查,合理设置中央分隔带开口。同时,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及时与百姓沟通并根据规范进行了变更。
在兰山区汪沟镇闵家寨小学校门口,建设了一道护栏,此前在道路规划过程中并未有此内容。“咱们建设过程中考虑到学生的安全,才做了相关变更,修建了一条辅道,让孩子和家长从辅道上主路,而不是直接在主线混行,以此来提高孩子们的通行安全。”市公路局工程科副科长王德印说。
同样是在汪沟镇,闵家寨村西河道改道工程也顺利推进。“原来这里规划的工业园区被河流从中间分隔,影响了工业园区的建设使用。如今我们新修了两座中桥,方便百姓出行,同时进一步优化了道路两侧的土地布局和和整体规划。”汪沟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房师良说。
一次机遇:助力区域经济跨越发展
新西外环建成通车,打通了城西纵贯南北的渠道,不仅从地理时空上缩短了距离,更是给沿线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期待。
就全市范围来看,新西外环的建设对合理组织、疏导过境和城市内部交通,避免过境交通与城市交通混行,减少城市交通压力和交通拥挤,进一步优化区域路网布局,提高路网服务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它的建成通车,也必将更好地服务于西部经济隆起带建设,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同时与城市规划及发展相接合,为城市发展提供必要的交通基础设施支撑;在临沂主城区西部形成纵贯南北的交通大通道,对于改善沿线地区投资环境、带动沿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对于沿线各区域,作用则更加明显。因为新西外环的建成,部分区域的工业园区、物流园区都在附近规划,这对于促进当地产业经济发展有着不可忽略的重要意义。
拿建设里程最多的兰山区来说,新西外环与G327交叉原设计为新西外环上跨G327的非全互通立交,兰山区政府根据经济发展需要,经过多次调研,决定把原设计改变为G206义堂互通式立交。“互通式立交建成后,能够很好地保证临沂西部交通大动脉即西外环顺畅的通行,合理组织、疏导过境和城市内部交通,避免过境交通与城市交通混行,大大提高西外环的通行能力。同时,也将带动沿线经济的发展,目前我们已经在附近规划了集铁路、海运在内的物流园区,为沿线发展的企业节省时间、金钱成本,助力他们企业发展。”兰山区副区长王翠宝说。
汪沟镇镇长房师良的话也印证了他的说法:“随着新西外环的建设,我们镇上流转了2600亩土地,建设了笃圣工业园区。目前已有18家企业签约落地,以高端板材和家具定制为主要产业,企业全面建成投产后,年产值将超过50亿元,可实现税收1亿多元,为汪沟镇的经济发展迈出一大步。”
新西外环是罗庄区“2+2”干线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2+2”干线公路网建设工程的深入推进,有效加强了与京津冀、长三角的连接,进一步彰显了罗庄的区位优势,对于罗庄区乃至临沂市形成鲁南经济隆起带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这条道路的开通,对于缓解罗庄区西部的交通瓶颈制约至关重要,不仅能缓解罗庄西部的过境交通压力,更能为全区‘五业重构’计划提供良好的交通保障。”罗庄区政府党组成员李先锋说。
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后,曾有词形容它:“一桥通架南北,天堑变通途”。而今,新西外环建成,以一条崭新的道路贯通城西南北,也为临沂城带来了新的机遇。未来可期,在不远的将来,新西外环在助力大美新临沂的跨越发展上定会给我们带来更多未知的惊喜。
临沂日报记者 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