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缅甸山水相连。中国是缅甸第一大贸易伙伴、最大投资国。
今年1-4月份,中国与缅甸贸易额较上年同期增长29.2%,高于中国与东盟贸易平均增速。
为何选择缅甸
1、中缅两国“胞波”情谊源远流长
中缅两国是休戚与共的友好邻邦和命运共同体,两国人民的“胞波”情谊源远流长。缅甸是中国与东盟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的重要伙伴,拥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青壮年劳动人口众多,发展极具潜力。
2017年5月,在两国领导人共同见证下,中缅两国政府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共建“一带一路”得到了缅甸的大力支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缅合作的主线和重要平台。
2、优越的区位优势,可开拓更广阔的国际市场
中缅有着2200多公里共同边界线。缅甸是东盟国家中领土面积第二大的国家,缅甸连接东南亚与南亚,跟印度、孟加拉相邻,是中国到印度洋最近的陆上通道、到南亚最近的市场渠道。缅甸主要港口有仰光港、勃生港和毛淡棉港,其中仰光港是缅甸最大港口。
东盟已与印度签署了自贸区协议,中国在缅甸设厂,有关产品可以零关税进入印度这个有12亿消费者的大市场。
东盟与日本、印度、新西兰、澳大利亚签署了“自贸协定”,意味着落户东盟的企业,皆可拥有东盟十个国家+6个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零关税的大市场。这有利于中国企业绕开别国对中国设置的市场壁垒和实施的反倾销障碍,从而开拓更广阔的国际市场。
2015年底东盟共同体宣布建成后,东盟正在实施《东盟经济共同体2025蓝图》,加强互联互通和产业合作是其重点。中资企业可利用到东盟国家投资建厂的方式享受共同体内部的税收等政策。中资企业在缅甸投资有利于抓住东盟增长机遇,对接当地需求,延伸产业链条,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3、经贸合作发展潜力巨大、商机纷呈
缅甸经济正呈持续快速增长之势,预计今后十年经济增长率在6-7%。快速的经济增长带来了产业发展需求旺盛。世界银行日前发布的《缅甸经济观察》报告预测,缅甸2018年的经济增速有望达到6.4%,2019有望达到6.7%。
2017年4月1日至2018年1月26日,缅甸对外贸易进口额较上财年同期增幅达15%。初级工业品是缅甸最大的进口产品,进口额达60.7亿美元,较上财年同期增长14.1亿美元。生产资料和个人消费品是缅甸另外两大进口产品,进口额分别为54亿美元和36.5亿美元。除上述三大进口产品外,缅甸还进口化工产品、化肥、橡胶原料、工业用纸、水泥、火车机车及辅助设备、汽车、轮船、农用拖拉机、手机及其他通讯设备、电脑及其他电子设备和施工工具等。缅甸正在积极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对建材、电力设备、工程机械等需求大。
为扩大从缅甸的进口,我国先后两次宣布单方面向缅甸共计220个对华出口产品提供特惠关税待遇。
中国对缅主要出口:成套设备和机电产品、纺织品、建材、摩托车及其配件、化工产品、日用消费品等。
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正牵头在仰光建中国产业园区
为满足中国企业走进东盟的需求,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CABC)正在联合中国有关行业商(协)会和缅甸工商联合会,共同建立中国企业为主的产业园区。
通过产业园区,中国企业抱团走出去,以产业配套性提升企业投资效益,并可相互协助、相互“取暖”。缅甸政府支持中国企业到当地建设产业园区,这也有利于缅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
缅甸经济
缅甸矿产资源主要有锡、钨、锌、铝、锑、锰、金、银等,宝石和玉石在世界上享有盛誉。石油和天然气在内陆及沿海均有较大蕴藏量。水利资源丰富,水利资源占东盟国家水利资源总量的40%,但由于缺少水利设施,尚未得到充分利用。
主要工业有:石油和天然气开采、小型机械制造、纺织、印染、碾米、木材加工、制糖、造纸、化肥和制药等。
农业为国民经济基础,可耕地面积约1800万公顷,尚有400多万公顷的空闲地待开发,农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四成左右,主要农作物有水稻、小麦、玉米、花生、芝麻、棉花、豆类、甘蔗、油棕、烟草和黄麻等。
缅甸有五家国有银行,分别为:缅甸中央银行、缅甸农业银行、缅甸经济银行、缅甸外贸银行和缅甸投资与商业银行。主要私人银行有19家:妙瓦底银行、甘波扎银行、合作社银行、伊洛瓦底银行、亚洲绿色发展银行、佑玛银行、环球银行和东方银行等。
今年6月21日,缅甸总统府发布2018年第48号通令,宣布《缅甸公司法》将于今年8月1日正式生效。
缅甸对外贸易
缅甸自1995年1月起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该国大部分进口关税为从价税,对进口农产品实施的最惠国关税率平均达8.6%,逾半农产品的关税率低于15%。另一方面,非农业产品的最惠国关税率平均为5.1%。例如,出口至缅甸的纺织品,最惠国关税率平均为8.3%,电动机械则为4.5%。
2018年4至5月缅甸外贸总额达57.61亿美元,同比增长16.48%。其中,出口额为23.78亿美元,进口额为33.83亿美元。
缅甸过去长期封闭而沉积着巨大发展潜能
就外商投资项目而言,根据缅甸投资与企业管理司发布的年度统计数据显示:新加坡是在过去30年里在缅投资项目最多的国家,自1988年至2018年5月外商在缅投资的1485个项目中,新加坡在缅投资项目达到282个,中国以242个项目排在第二位,泰国以117个项目排在第三位。新加坡主要在缅投资领域包括:房地产开发、交通运输、通讯、制造业等,同过去两年相比电信和能源方面的投资有所减少。
缅甸政府承诺支持农业、工业及基建发展,并特别指出改善国内的营商环境、力促进外商投资。
根据缅甸国家经济发展规划,政府的目标是到2030年吸引外商直接投资达1,400亿美元。
缅甸推行开放改革,吸引了外国公司的注意,他们正有意把劳动密集的生产设施转移至当地。在实行临时措施,规定工业园区内工人每月最低工资为65美元(包括加班及津贴)后,缅甸政府于2015年9月首次实施全国最低工资,雇员每天工作8小时,最低工资标准为3,600缅元(2.7美元)。
缅甸的新投资法于2017年4月实施,新投资法为本土投资者及外商缔造公平营商环境。
在新投资法下,外商投资该国可以采取独资或合资形式。开放予外商直接投资的行业包括制造业、服务业、基础设施建设、零售批发业。
此外,外国投资者亦可按照新的《缅甸经济特区法》进行投资,该法于2014年1月生效。除所得税免税期、所得税宽减,以及豁免关税及进口环节税外,投资者可向政府或认可的私人业主租赁土地,为期长达50年,并可再延长25年。经济特区主要监管部门是缅甸经济特区中央机构。
缅甸近年来经济增速指标亮眼的其中一个原因在于,外国投资带动缅甸加工及制造业的快速增长。根据缅甸投资与公司管理局的数字,上财年缅甸制造业吸引的外资超过了交通、通讯、饭店及旅游等行业,位居第一。这其中包括中国、日本、韩国在内的周边国家的企业,这些企业看重缅甸过去长期封闭而沉积的巨大发展潜能,看重缅甸劳动力成本在东盟国家当中较有竞争力的因素,开始纷纷投资进入。
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助力两国产业及其企业合作
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自2001年成立以来尤其是近四年在共建海上丝绸之路中,积极促进中国—缅甸经贸合作、产业及其企业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