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1月6日华中科技大学公众号“全球华中大 Global HUST”。
2022国际化能力提升计划暨“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系列讲座第四场于2023年1月5日上午举办。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丝路学院副院长、特聘教授王文院长作《“一带一路”十年:进展评估与未来走势》主题讲座,讲座由学校国际交流处副处长江静主持。本次活动共吸引到我校各院系以及兄弟院校超过370余名师生的在线聆听。
王文院长依据其多年来走访100多个国家的调研体会,全面总结分享了“一带一路”倡议实施近十年来的发展评估。王文指出,“一带一路”推动了全球治理模式的创新,创造着新型大国之路和中国式现代之路;中国与世界正在享受“一带一路”金融、贸易、技术发展创新模式逐渐爆发的巨大红利,“标杆”、“样板”式的工程日益增多;当前“一带一路”建设已从全球认知、顶层设计阶段进入深耕细作、高质量发展阶段,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想通、产业合作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一带一路”潜力还远未释放,同时,对新型大国创新道路的“崛起焦虑症”正在全球蔓延,“一带一路”面临着来自知识、金融、国内方面的多重调整。
随后,王文院长分析了二十大后“一带一路”建设的三点战略判断、宏观愿景与“两步走”战略,并重点分享了全球思想价值链视野下的“一带一路学”,分析了“一带一路”研究从低到高、遇冷到V型反转的态势,提出了关于保持“一带一路”长期热度的务实建议,归纳了“一带一路学”的七大问题研究方向。最后,在分享“一带一路”发展愿景时,王文表示,“一带一路”将培养中国人“全球公民”的世界观,推动解决国内发展再平衡的难题,成就中国全球大国的崛起使命,通过基建、商贸等方式、“命运共同体”等理念促成欧亚大陆的文明共同复兴。
在问答与交流环节,学校国家治理研究院院长欧阳康教授对王文一直以来为国为民族服务的强烈责任感、对国际问题的深度洞悉力、研究策划的超前性、全局性以及身体力行的行动力给予高度评价,对王文的精彩报告表示感谢。随后,针对师生提出的问题,王文院长一一回答,在线研讨氛围热烈。
Q1
您对中国加入CPTPP如何看待?中国丝路银行和丝路基金运营情况和发展前景有何看法?
“一带一路”十年以来,我们对世界的了解比十年前要深入很多,但还不足以真正去了解这个世界的复杂程度。这些年,中国丝路银行和丝路基金运营的发展速度都在减缓,主要原因就是我们对外部陌生而产生了恐惧,恐惧产生了风险,最后大家都选择不投资,所以还是要加强与世界的沟通合作与交流。
Q2
当前“一带一路”面临诸多挑战,如实施实效、西方类似战略的竞争等,请问王教授我们该如何全面地看待及分析这些挑战呢?
“一带一路”推进当中最大的挑战其实在于我们自身的运筹帷幄以及资源配置不足,我们走出国门去打造中国影响力的行动力还不足,与世界顶级学者站在一起探讨的机会太少,而这些仅凭几个人去发力还远远不够,所以我们的年轻学子大有可为,用更好的国际交流能力去跟世界进行对等交流,我们的学者也要崛起,争取与世界顶级学者平起平坐。
Q3
近期习总书记频频出访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想请教您对高校与一带一路国家合作形式与方向的建议?如何与国际组织开展一带一路项目合作?
我们可以大胆的提出合作畅想,大家共同撰写报告、举办研讨会、就某问题进行调研,鼓励用我们的声音去影响世界。总而言之,2023年是中国对外合作的复苏年,是对外国际影响力的再提升年,也是中外交流合作的再腾飞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