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一带一路 » 丝路信息 » 正文

一带一路百人论坛第三届年会召开 推动“一带一路”智慧对接

发布日期:2017-08-11  浏览次数:180

“‘一带一路’建设需要智慧对接,在此基础上才能更好地推进战略对接、规划对接、项目对接等行动上的对接。”在近日召开的一带一路百人论坛第三届年会上,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教授、一带一路百人论坛发起人赵磊对记者表示,“三年来,一带一路百人论坛始终致力于推动‘一带一路’的智慧对接,不断为沿线发展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本届一带一路百人论坛年会在陕西韩城举行,以“‘黄河明珠’新起点,‘一带一路’新机遇”为主题,就“一带一路”建设汇集智慧力量。一带一路百人论坛、韩城市人民政府、商务印书馆、北京语言大学、华侨大学等主办方,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政府、企业、高校和智库的专家、代表100余人参加了会议。

做细做实智慧对接

在宏大的“一带一路”倡议下,如何深入研究各具特色的细分领域,将智慧对接做得更细、更实,成为专家学者们关注的焦点。

北京语言大学原党委书记李宇明提出了语言的重要性。他认为,不论是考量工具功能还是文化功能,“一带一路”建设都需要语言铺路。应努力扩大汉语在国际组织中的官方语言和工作语言的地位,打造文化精品,加强汉语文献在国际上的声望。

全国工商联原副主席、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会长庄聪生则表示,“一带一路”建设要真正落地,需要企业的积极作为。总体来看,目前民营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仍处于初级阶段,大部分是自发的、零散的、碎片化的。更好推动民营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推动企业从小到大、从一般企业走向跨国企业,需要更有力的智力支持。

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主任助理、文化产业研究所所长陈喆提出,学者们要积极做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服务员。“一带一路”的民心相通不是简单的“yes”或“no”,而是需要用文化产品和文化载体,让沿线各国和各国人民对此有深入了理解和认同,这样才能实现“一带一路”建设的总体目标。

更好凝聚各界力量

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不是哪一个国家的事情,更不是哪一个群体的事情,需要政府、企业、民间团体的积极协同、共同推动。

在这方面,华侨大学校长贾益民强调了华人华侨的重要力量。“华侨华人通晓两国语言、熟知两种文化、贴近两个市场,是中国与世界接轨的桥梁,是实现‘五通’的重要社会资源。”贾益民建议,“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应发挥出华侨华人的优势和作用,使他们成为有力的参与者和实践者。”

丝绸之路国际总商会主席、大唐西市文化产业集团董事局主席吕建中认为,“一带一路”建设既需要沿线国家政府的合作,也需要商协会等民间力量的参与。“丝绸之路国际总商会由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商协会共同组成,拥有数百万家企业会员单位,正是为沿线国家工商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搭建了一个重要平台。”

中国民间商会副会长、金花投资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兼总裁吴一坚则聚焦丝路精神的弘扬。“古代的丝绸之路不仅仅是一条通道,也是中国商业文明的体现。正是一批又一批商队勇于探索和冒险,才能将丝绸之路开拓出来。这种精神正是丝路精神的有机组成部分。”吴一坚说,“中国的发展离不开这种精神和探索。有强大国家做后盾,中国企业走出去不怕风高浪大。”

加强加快实践步伐

“一带一路”倡议构架宏大、意义重大。将这一伟大倡议落到实处,需要沿线国家和城市的积极实践。这方面,陕西韩城已有诸多探索。

韩城市委书记李智远对记者表示,“韩城有着与丝路沿线城市同样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开放的胸怀,自古便是商贾云集之地、思想变革之地、名贤辈出之地。努力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韩城走在了全国同类城市前列。”据了解,韩城已经先后设立了韩城市政府驻哈萨克斯坦招商服务处、驻新加坡、以色列等10个驻外招商机构,累计举办境外展览会、推介会18次,多个产品打入国际市场,哈萨克斯坦韩城10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基地项目、“一带一路”冷链物流配送中心等启动实施,霍尔果斯农产品仓储中心、阿拉木图中国商务大厦项目加速推进。李智远表示,“域外韩城”建设逐步从愿景转化为行动,从理念转变为现实;韩城“走出去”“引进来”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

韩城市委常委、副市长张新庄介绍,下一步,韩城市将尽快编制《“一带一路”发展工作规划》,一方面以平台建设为目标,整合全球“一带一路”高端人才;另一方面,吸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企业进驻韩城、投资兴业,真正将韩城打造成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企业进入内陆的门户和重要节点城市。

(原标题:一带一路百人论坛第三届年会召开 更好推动“一带一路”的智慧对接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