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我们的家园
巴西自然资源极为丰富,到处都是枝繁叶茂的热带雨林。全年气候闷热潮湿,浓烈的阳光似乎很难从树叶间照射到雨林深处。这片广袤的雨林是原住民和动物们的家园。
为了保护美好的环境,巴西对环保的要求十分严格。作为世界上环保法规最多的国家之一,巴西环保执行机构对所有建设工程实行严格的许可证制度。不仅项目各阶段都需要获得相应的许可证,不同类目的保护也需要得到不同管理机构的批准。
美丽山特高压输电一期项目动工前,国家电网巴西控股公司就严格按照巴西的环评要求,专门成立了环境部,聘请来自各领域的专家,开展全面详细的环境评价工作。

胡里奥是项目环评阶段专门聘请的生物学家。他的工作就是深入亚马孙热带雨林,记录项目沿线各种自然环境和动物种类的变化情况。
“那天,我正站在一棵大树下做记录,突然一只色彩艳丽的小金刚鹦鹉跌跌撞撞地飞入我的视线。这在巴西可是一种濒临灭绝的鸟类!我已经很久没见过这种鹦鹉了!它是一只幼鸟,说明它还有爸爸妈妈。当时真是特别激动!”胡里奥回想起当时的情景依然有些兴奋。
按照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对环评工作的要求,胡里奥马上拨通生态环保部门的电话,把这只羽翼还未丰满的幼鸟转移到最近的救助站,保护了起来。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环评团队深入热带雨林细致调查,共记录了5177个植物种类,448个动物物种。其中,食蚁兽等11种动物是巴西政府认定的珍稀保护动物。
除了对动植物资源的保护,项目组对历史人文资源的保护也给予了高度重视,制订了详细的方案,系统维护沿线具有历史和考古价值的文化遗产。
在建设过程中,设计工程线路常常会碰到自然保护区和人文保护区。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些资源,哪怕可能提高各项成本,项目团队也会在路径选择时尽量绕开这些区域。沿线还需要铺设超过4000个杆塔,对铺设杆塔的地点,项目组也需要逐一勘测是否有考古遗迹的存在。

“你们快来看,这里好像又是一处遗迹,看样子应该有500年以上的历史了!”线路杆塔的勘测现场传来一阵惊呼。
专家团队根据在地下不同土层发现的大小陶瓷碎片,推测该区域有16世纪印第安人的活动迹象。
于是,项目组在专家的指导下,调整了原定线路杆塔的位置,并按照规定对该施工区域进行了保护性隔离。对挖掘出的金属、玻璃模具、陶瓷、贝壳等材料进行了抢救性保护,随后移交给当地历史文化研究所。
在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专家们累计考古勘探4003处,其中,发现考古遗迹782处,并按照巴西有关部门的要求,对188处重要遗迹进行了严格保护。
“美丽山特高压输电项目积极履行环境保护义务,扎实开展环境调查研究,值得我们尊敬!”对于项目组严格执行环保标准的做法,巴西环保署环评技术负责人克劳迪娅女士给予了高度肯定。
爱护环境、保护历史文化遗迹是全人类共同的使命。这不仅是为了让输电项目符合绿色环保的标准,更与人类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
(作者张玉雯 [巴西]安塞尔莫·莱尔)
延伸阅读:
项目概况
美丽山±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一期项目是美丽山水电站的第一个输电大型工程。起于帕拉州,经过托坎廷斯州、戈亚斯州,止于米纳斯吉拉斯州南部。包括新建2084公里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400万千瓦欣古换流站、385万千瓦伊斯特雷都换流站和两端接地极等辅助工程。
项目从开工建设到2017年12月正式投入商业运营历时两年多,比规定期限提前两个月竣工,开创了巴西大型输电工程建设项目提前投运的先河,体现了“中国速度”和“中国质量”。
目前,项目运行安全稳定,极大地支持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成为中国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和巴西国家电力公司成功合作的典范,是中巴两国国际产能合作的一张靓丽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