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昨日携副行长易纲、副行长兼国家外匯管理局局长潘功胜,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记者会,就“金融改革与发展”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记者会上,周小川表示数字货幣朝虚擬资產交易方向发展不符合中国金融服务於实体经济的方向。
在被问及数字货幣问题时,周小川表示,数字货幣本质上是追求零售支付系统的方便性、快捷性和低成本,同时必须考虑安全性和隱私保护,朝虚擬资產交易方向发展则不符合中国金融服务於实体经济的方向。“我们不太喜欢创造一种可投机的產品,让人家有一夜暴富的幻想,这个不是什么好事。不慎重的產品先停一停,一些有前途的產品经过测试认证再推广。”
实体货幣未来或消失
周小川说:“数字货幣的发展既是有技术发展的必然性,未来可能传统的纸幣、硬幣的形式会逐渐缩小,甚至可能有一天就不存在了。整个过程中,要注意整体的金融稳定,防範风险,同时数字货幣作为货幣,要保证货幣政策、金融稳定的传导机制,同时要保护消费者。”周小川同时强调,有一些技术方案冒的风险太大,结果出问题的时候要消费者承受损失。作为大国经济来讲,中国一定要避免犯实质性的、难以弥补的损失。这个过程中要经过充分、局部的测试,可靠了再进行推广。
研究新技术要顾全局
周小川指出,数字货幣引发风险和爭议,主要是有些技术应用没有专注於数字货幣在零售支付方面的应用,而跑到了虚擬资產交易方面了。“研究一些新东西是好的,但除了市场动力,还要考虑全局,不是要钻一些政策空子,搞出一些爆发性的事件。” 周小川提到,“比特幣等其它一些分叉產品出台太快,不够慎重。如果迅速扩大蔓延,有可能给消费者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同时也许也会对金融稳定、货幣政策、货幣传导產生一些不可预测的作用。”
对於中国的监管政策,周小川指出,央行在去年8月底先停了ICO,不支持比特幣和人民幣的交易,而比特幣一类的虚擬货幣作为支付工具,目前央行也没有认可。“未来监管是很动態的,首先取决於技术的成熟程度,也取决於局部测试的结果和评估情况,仍有待观察”。
中国央行在3年多前已组织数字货幣的研討会,並成立了央行数字货幣研究所。周小川表示,目前基站是央行与业界共同组织分佈式研发,即研发多种方案,依靠和市场共同合作的方式,来研发数字货幣。
数字货幣须快捷安全
周小川强调,研究数字货幣,本质上是追求零售支付系统的方便性、快捷性和低成本,同时也必须考虑安全性和隱私保护。这几项既可以是以区块链为基础的数字货幣,也可以是在现有的电子支付基础上演变出来的技术。目前国际上对於数字货幣的技术路线也有了初步的分类,表明这是有多种可能的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