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经贸资讯 » 经贸资讯 » 正文

內地生物科企赴港掀热潮

发布日期:2018-03-06  浏览次数:126

    港交所上月底发表吸纳新经济公司来港上市的諮询文件,虽然最终方案要在本月底才公布,但有会计界人士表示,已收到不少內地生物科技公司查询,研究循新例来港上市。此外,投资基金公会表示,希望独立非执行董事佔新经济公司董事局的比重可增至五成,以保障投资者。

  据港交所諮询文件显示,合资格的生物科技公司即使未有任何收入,也有机会上市集资。罗兵咸永道资本市场服务合伙人黄金钱指出,近日收到不少生物科技公司查询来港上市事宜,当中以內地公司较多。他说以往这类公司只考虑往美国掛牌,但在港交所计画放宽上市要求之后,相信会有不少公司改为在香港上市,因为语言和文化较接近,也不会有时差问题。

  安永亚太区上市服务主管合伙人蔡伟荣亦表示,计画在內地多个城市举行研討会,介绍本港改革后的上市要求,包括对生物科技公司的新规定。他预期在港交所实施新例之后,不单可吸引內地生物科技公司,本地的同类公司亦会把握机会上市,因为本港现时也有不少生物科技专才及项目。至於市场反应方面,一些所研发药物已到临牀阶段、发展较为成熟的生物科技公司,相信会较受投资者欢迎。

  另一方面,港交所短期內將再发諮询文件,研究企业分拆新经济项目上市之后,母公司作为项目的股东,是否可享有同股不同权的优惠。黄金钱认为,以同股不同权来说,个人股东与企业股东是完全两回事,企业股东的爭议性较大。他认为应该先实施个人持股的同股不同权制度,待相关公司成功上市,市场运作畅顺之后,才考虑是否扩展至企业股东。不过,蔡伟荣却认为,现时首要工作是爭取新经济企业来港,因此企业股东亦应享有额外投票权。

  此外,港交所在諮询文件当中,提及非同权公司要加强独立非执行董事的角色,包括由独董成立委员会监察企业管治事宜。投资基金公会行政总裁黄王慈明认为,非同权公司独董佔整体董事的比例,应该由一般公司的三分之一,增至一半。她说不少往美国掛牌的中资新经济企业,独董所佔比例由四成至六成不等,香港即使把门槛增至五成,相信亦不会带来很大困扰。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