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经贸资讯 » 经贸资讯 » 正文

澳门美食之都不是店面是产业

发布日期:2018-01-19  浏览次数:51
 
 
   政府推出打造“美食之都”四年计划,提出跨部门、跨领域的合作构思,并追溯教育和培训等基础领域,相较于以往独沽一味着重宣传和研讨等纸上谈兵。今次的政策思维开拓不少,工作相对务实,更考虑建立长远发展根基。
   
 政策开局良好,但执行才是真工夫,实际操作会遭遇制度、资源和文化的阻力,既测试政策可行性,更考验当局执行力。澳门政府有过不少好政策,最终都在运行时间差强人意,甚至止步不前,这几乎也是西方民粹政治的通病。中国经济社会和各领域发展急速,令人艳羡,政策和制度创新此其一,高效率执行才是让发达国家和地区望尘莫及。
   
 每个城市在改革和创造的过程中,都会遭遇陈旧制度和资源短缺的难题,能不能够克服难题,在原有的基础上去芜存菁,在短板和空白领域无中生有,借着发展进行制度创新和基础完善,正是这个城市和社会,甚至一个国家具备发展活力的关键。
 
    澳门要建美食之都,首先要克服人资不足。美食讲究食品质量亦讲究配套服务;要求时间浸淫亦要求积极传承。如果没有足够的人力资源,与美食相关的各领域不能同步推进,成效必受影响。澳门当前大至政府小至企业,人手捉襟见肘,顾不上提升技术和服务质量,遑论钻研新产品和新技术。正如社会上希望巴士服务又多又好,但司机不足又怎能视而不见?
   
 其次要克服文化障碍,很多餐饮老字号不愿意或不重视革新。保留文化不等于抱残守缺,日本最讲究质量和精致服务,路边小店不苟且,百年老店无老态。澳门要打造“美食之都”至少要向日本、泰国、台湾等旅游城市看齐,铁心打造优质产品和服务的系统工程,并且视为持续推进的不归路。
 
   最后,美食不只是店面,可以是一条产业链,从种植、养殖到生产加工,澳门“美食之都”的背后,可以有着大湾区合作的伏线。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