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新社北京消息称,中国国家统计局今天(1月10日)公布,2016年12月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上涨5.5%,这是作为检测中国工业健康基准的PPI指数连续第四个月同比正增长,并创2011年9月以来最大增幅,当时为上涨6.5%;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1%,为四个月来首次放缓。
报道援引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副部长王军认为,中国PPI超预期,一是和季节有关,二是价格牵引有关,去年下半年以来大宗商品价格快速上涨带动产能释放。但他指出,价格反弹已是强弩之末,随着房地产市场放缓,投资收缩,未来需求不能支撑反弹,而且供给侧改革继续进行,去产能这块也有所限制。预计年底PPI的凌厉涨势不会延续太久。
与此同时,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年12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1%,11月份升幅为2.3%。这一关键的通胀指标符合市场预期。这是四个月来CPI同比涨幅首次放缓,国家统计局称上年同期相对较高的物价令该指标承压。
另据路透社报道,中国人民银行参事盛松成认为,2017年一季度PPI同比涨幅超过4%,全年超5%的概率都有,而2016年全年CPI涨幅可能在2.3-2.5%,2017年可能还会更高一些;如果叠加考虑美联储加息导致中美利差收窄等因素,利率趋势性下行的可能性基本没有。
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黄益平也表示,2017年可能会遇到诸多风险问题,包括美联储下一步加息、人民币汇率预期、中国经济走势,但最值得的关注也许是2017年的通胀走势。
还有不少经济学家指出,虽然通胀仍低于中国政府2016年最高3%的目标,但价格上涨可能会促使央行保持最近的谨慎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