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社
世界黄姜看中国,中国黄姜看罗平。
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地处滇黔桂三省(区)接合部,年均温度15.1℃,气候温和湿润,土壤砂质,自古就有“姜之乡”的美誉。罗平小黄姜也因辣味充足、含油量高、色泽鲜美、芳香浓郁、活性成分高等特点,备受市场认可。
经过多年发展,罗平县深耕小黄姜产业链,初步形成了完整的供应链、加工链和销售链,构建了良好的产业生态。
生产有支撑:技术集成,单产提升
拔姜、剪叶、抖土、装箱、称重、运输……立冬以来,罗平县各大姜田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从罗平县生姜技术推广站获悉,罗平县已连续三年种植面积保持稳定在23.5万亩左右水平,拥有姜农3万余户,种植专业合作社100余家。
“姜瘟病造成的连作障碍已经技术攻克,今年是我们的最佳丰收年。”谈及今年收成,种植面积约140亩的姜农陈木林幸福满满。
陈木林所说的姜瘟病是生姜种植中上百年来难以解决的重大难题,是一种毁灭性土传病害,由青枯劳尔氏菌引起。以往通过轮作改善土壤、降低细菌感染率。近两年,罗平县逐步开展土壤熏蒸消毒技术、开沟起垄种植技术、水肥一体化种植技术等种植集成技术的推广,为罗平县小黄姜单产提升和品质提升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技术集成是丰收密码。”罗平县生姜技术推广站站长葛丽清介绍,经过土壤熏蒸、开沟起垄、翻地、入种、施肥、盖土,小黄姜每亩能增产500至1000公斤,还能有效阻断病虫害传播。
收入有保障:销路顺畅,带农增收
种得好,也要卖得好。
“这些年的罗平小黄姜不愁卖。”罗平县板桥镇“云上花乡”乡村振兴示范园的乡村职业经理人朱兴函介绍,板桥镇秋禾服务专业合作社100余亩小黄姜早在6月就被贵州客商提前以6元/公斤认购了。
在罗平县腊山街道青草塘居委会青草塘村,田间机耕道上各种轿车来回奔驰、主路口大货车正在装车、地里姜农们正在忙着拔姜。
“路上看到的这些轿车都是姜老板来看姜的。”陈木林介绍,大部分小黄姜都是在地里被姜老板看中,直接谈好价钱就买了。
“随着小黄姜产业链的不断延伸,小黄姜市场销路顺畅。”罗平产业园区党工委副书记王谦介绍,除提前签署销售订单外,姜农还能通过菜市场批发、工厂收购等多渠道销售。
王谦介绍,按照常年种植小黄姜23.5万亩、平均每亩可获纯利润1000元计算,每年可为姜农带来2.35亿元增收,按照每年3万户姜农计算,平均可为每户姜农带来种植增收7833元。除此之外,小黄姜产业还在土地流转及生姜种植、运输、加工、销售等方面带动农民增收。
另据罗平县生姜技术推广站测算,小黄姜产业每年可为全县农民带来直接和间接项累计增收4.85亿元,如果把异地流入鲜姜加工交易带来的增收也并入全县增收额计算,全县每年因小黄姜产业发展带动增收至少在5亿元以上。
产业有前景:全链发力,数字赋能
链上发力,是罗平小黄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近年来,罗平县通过建机制搭平台、精准靶向招商、加快新技术研发应用等,大力推进优势农特产业延链、补链、强链,产品附加值、品牌影响力显著提升。
从加工规模来看,罗平县拥有核心龙头企业29家,初步构建了一支规模化、现代化、专业化的加工集群和加工管理营销人才队伍,已形成具有80万吨生产加工贸易规模的小黄姜产业。
从产品形态看,包含鲜姜、干姜片、姜茶、姜精油、姜辣素、姜酒、姜日化用品、姜保健品等100多个姜系列产品,远销欧洲、日本、新加坡等地。
从销售规模来看,罗平县一产产值长期稳定在10亿元以上,二产产值稳定在7亿元以上,三产产值稳定在3亿元以上,三产总产值稳定保持在20亿元以上。
数智升级,为罗平小黄姜产业转型提质的开拓了新路径。
今年10月23日,罗平小黄姜数字经济产业园正式开园,京东科技凭借数据资源优势,为罗平县小黄姜产业提供可视化数据分析服务,实现一网“云”天下姜、一屏看“姜来事”。
走进罗平小黄姜数字经济产业园小黄姜大数据中心,生产监测、价格监测、产业布局、产业概况、价格指数、平台交易等信息一“幕”了然。
“罗平小黄姜数字经济产业园,是建设现代数字罗平的重要载体。”王谦介绍,透过大数据平台,农户可以清楚地了解小黄姜产品供给状况、进而主动调整种植面积,姜企也能有效对接供需双方信息、预测未来市场需求,实现决策优化。
“拥抱‘姜’来,我们信心满满。”王谦表示,技术有支撑、收入有保障、产业有前景就是我们的底气。未来,罗平将不断沿“链”聚合优势资源、技术、人才、市场,擦亮罗平小黄姜金字招牌。(钱国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