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经贸资讯 » 经贸资讯 » 正文

河南襄城聚焦硅碳新材料产业优势 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发布日期:2024-08-06  浏览次数:20


来源:新华丝路 

夏日炎炎、热浪如涌。7月25日,在河南省许昌市襄城县碳材料一体化项目能信热电工程的施工现场,机器轰鸣,人头攒动,工人师傅们头顶烈日,在各自岗位上紧锣密鼓地进行施工,绑扎钢筋、吊装焊接、各个环节有序进行,全速推进项目进度。

能信热电工程项目总投资55亿元,是全省百亿项目襄城县碳材料一体化项目的重要组成,机组设计供热能力1330吨/每小时。自开工建设以来,该项目进展迅速,目前一号锅炉水冷壁吊装焊接完成,正在进行炉顶包墙组装焊接,二号锅炉中上部水冷壁吊装完成,正在进行下部水冷壁组装,主厂房砌体工程已完成30%,两台机组预计将于2025年4月和6月分别完工。整个工程建成投用后,将实现年发电量26.3亿千瓦时、年供热量432万吨的壮举,为襄城打造千亿级硅碳新材料产业集群提供充足的电力和热能保障。

同样作为全省百亿项目的襄城县新一代硅基新材料生产项目也是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在子项目河南天目先导电池材料有限公司新一代纳米硅基负极材料项目的施工现场,一期项目的生产厂房与仓库已基本完工,生产设备正在陆续进场安装,预计8月份即可实现试生产。

河南天目先导电池材料有限公司新一代纳米硅基负极材料项目是襄城县立足自身硅碳新材料产业优势引进的延链补链项目,总投资30亿元,分为两期建设。项目产品新一代纳米硅基负极材料是新一代锂电池最为核心的负极材料,全部投产达效后年产能可达6万吨,实现年销售收入100亿元,利税5亿元,将进一步推进襄城新材料产业全链条、集群化发展。

近年来,襄城立足煤、延伸煤、超越煤,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铿锵之路,形成了一条国内链条最长、横跨领域最广的循环经济产业链,成功培育出碳基新材料、高纯硅材料、光伏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编制的《河南省襄城县千亿级硅碳新材料产业园产业发展规划》已通过专家论证评审,“中原硅都”已成为襄城的一张靓丽名片。

目前,襄城硅碳新材料产业园规划面积13.5平方公里,累计投资超1000亿元,入驻各类企业200余家,超百亿企业2家,年总产值超500亿元,成为全省唯一规模最大、链条最全的硅碳新材料产业基地,被纳入河南省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获评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河南碳路者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所生产的超细结构石墨工艺水平走在国际前列;硅烷科技公司主营产品电子级硅烷气与高纯硅材料填补了国内高端半导体材料空白,扭转我国芯片硅料依赖进口的“卡脖子”局面;河南省唯一一家高效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片生产企业平煤隆基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主营产品电池转换效率行业领先,实现了从“跟跑”到“领跑”的飞跃;许昌安彩新能科技公司生产的太阳能光伏轻质基板采用国际先进的“宽液流成形工艺”和“薄型玻璃钢化”技术,产品具有大尺寸、超薄轻量化、双玻、叠瓦覆盖等独特优势。

一个个重点产业的快速发展、一项项技术的不断突破,离不开襄城县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坚持走科技引领之路。

襄城县把创新贯穿到硅碳新材料产业发展的各方面、全过程,强主体、建平台、引人才,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先后建成省市级创新平台28家,重点实验室4个,引进清华、北大等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的高端人才团队,推动各类实验室和中试基地项目落户襄城,以创新驱动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

目前,襄城县还在围绕特色产业引进新项目,着力扩大硅碳新材料产业优势。依托天目先导硅基负极材料项目,洽谈引进电解液、隔膜、锂电池回收拆解等配套产业,打造新一代锂电池材料产业园。持续深化与清华大学化工系合作,推动气凝胶应用项目中试量产。积极与平煤神马集团、德国吕特格对接,加快推进改质沥青中试、焦油深加工等项目实施。依托湖南大学涂川俊教授团队的科研力量,推动特种石墨科技成果落地转化。与新佳汇合作实施金刚石项目,推动碳材料向集成电路、散热片等高端新材料迈进。

如今的襄城,主导产业优势明显,重大项目进展迅速,发展势头持续巩固。下一步,襄城县将抢抓“材料强省”建设的历史机遇,在坚持质效并重的同时,坚定不移地打造千亿级硅碳新材料产业集群,推进硅碳新材料、光伏新能源、氢能与清洁能源等新兴产业做大做强,加快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积极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支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