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国集团(G20)杭州峰会召开在即。作为全球经济治理的重要平台,G20自2008年以来的10次峰会一再为世界注入新动力。
为提振经济“开药方”
G20因危机登场。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爆发后,二十国领导人在华盛顿举行首次峰会,同意联手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维护经济和金融稳定,并通过了47条金融领域改革行动计划。
一年后,因世界经济仍步履维艰,G20伦敦峰会推出了总额1.1万亿美元的全球经济复苏和增长计划,向国际社会发出合作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强有力信号,对增强市场信心,防止经济骤冷发挥了重要作用。
此后,G20逐渐承担起全球经济治理重任,成长为成员构成相对平衡、过程协商民主、专注于稳定经济增长的核心经济治理机制。世界经济陷重大困境之日,正是其备受瞩目之时。
眼下,全球经济又遇“多事之秋”,即将召开的杭州峰会将如何描绘提振全球经济的新蓝图,成为国际社会的共同关切。
为合作发展“立规矩”
除解经济“燃眉之急”外,G20也是建设国际规则、维护开放型经济、提供全球性公共产品的重要平台。
2009年匹兹堡峰会确立了G20国际经济合作主要论坛的地位,决定设立框架,为实现强劲、可持续和平衡增长确定共同行动的政策和方式,并要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推进改革,更好体现和维护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的诉求和利益。
2010年多伦多峰会提出了多条“红线”:切实兑现国际金融机构治理和管理改革承诺;发达国家应在2013年前将财政赤字至少减半,2016年前政府债务率须稳定或明显降低;反对保护主义,尽早完成世贸组织多哈回合谈判。
同年首尔峰会原则上同意制定参考性指南,以甄别和预警全球经济失衡。峰会还将发展问题列为G20长期议题,计划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包容、可持续、抗风险增长。
此后,在戛纳和洛斯卡洛斯,各成员国领导人承诺继续加强宏观政策协调,并就建立更稳定和抗风险的国际货币体系、推进结构性改革等达成共识。
2013年圣彼得堡峰会强调“共担加强市场开放和基于规则的全球经济体系的责任”,决定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把不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的承诺延长至2016年。
在当前民粹主义和保护主义抬头,地缘政治风险升温背景下,如何进一步加强规则建设,促进协调合作,为世界经济长期健康发展提供动力,亦将是杭州峰会面临的历史性任务。
为长效治理“辟新路”
G20在推动IMF、世界银行和世贸组织三大传统治理机构改革的同时,也在不断完善自身,通过将能源、粮食安全、气候变化、反腐败、基础设施投资、反恐等议题纳入G20议题,向长效治理机制转型。
2014年布里斯班峰会提出“到2018年使G20整体GDP额外增长2%”目标,并同意成立为期四年的全球基础设施中心,以改善基建融资;核准《2015-2016年G20反腐败行动计划》,建设反腐败合作网络;完善全球能源治理。
针对气候变化和反恐问题,2015年安塔利亚峰会提出要致力于在当年巴黎气候大会上达成“富有雄心的协议”,并称反对恐怖主义的斗争是G20所有成员的主要优先任务,将通过团结合作共同预防和制止恐怖活动。
站在“前任”的肩膀上,杭州峰会将如何为G20从危机应对向长效治理机制转型提供更多保障,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