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建设: 5G基站达5万个全国排名第四
5G建设,关乎山东经济社会未来发展。
及时破解推进难题。如“进场难、电费高”问题,联合16部门出台电价优惠和公共资源开放文件,采取直供电改造、转供电限价、公共资源开放督办等措施,累计解决6900多个难题,全年为5G基站压减场租、节约电费2.3亿元以上。
5G建设重在深化应用推广。山东对照首批122个5G产业试点示范项目,协调电信运营商逐一对接合作需求,提出5G基站建设方案,实现以建促用、以用带建。召开5G建设新闻发布会,举办5万个5G基站开通活动,进一步营造5G建设应用良好氛围。
2020年9月26日在济南举办5万个5G基站开通活动,提前3个月完成目标任务。山东5G基站数排名继广东9.7万、江苏6.6万、浙江5.9万,在全国排第四。其中关于落实电价优惠和公共资源开放等做法在全国引起关注。
工业互联网: 培育山东特色产业生态
工业互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背景下产业发展的风口。
山东强化顶层设计,出台《关于加快工业互联网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提出优化网络基础设施、打造多级网络平台、强化技术攻关等10条措施,加快培育具有山东特色的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
深化“个十百”平台培育工程。山东新培育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45家,累计达到115家,全省工业互联网综合服务平台完成深度开发,省级安全态势感知平台上线运营,系统化、多层次平台体系初步建成。
实施工业互联网牵手行动。山东打好“一库两池一行动”赋能组合拳,累计举办活动112场,达成合作项目187个,协议金额近6亿元。
支持国家级双跨平台做大做强。山东发挥海尔、浪潮等企业的作用,鼓励青岛啤酒、机床二厂等行业龙头企业与之共建行业子平台。目前海尔卡奥斯生态收入200亿元以上,成功入选2020胡润全球独角兽。浪潮云洲估值突破115亿元,计划在科创板上市。
创建国家工业互联网发展示范区。编制《山东半岛工业互联网发展示范区建设规划》,加快山东省工业互联网综合服务平台、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应用推广中心、山东未来网络研究院等核心载体建设。2020年11月5日,工信部宣布支持山东半岛工业互联网发展示范区,山东成为全国第2个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发展示范区。
高端软件: 成为引领山东信息产业发展主引擎
软件是信息技术之魂、网络安全之盾、经济转型之擎、数字社会之基,是建设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的核心支撑。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将软件产业作为培育发展新动能、获取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支点,抢抓未来主导权。
山东省着力打造“两名城带多名园、百名企育千名品”发展格局,推动全省软件产业发展质量迈上新台阶。目前软件产业占山东省信息产业比重超过六成,成为引领产业发展的主引擎。
突出名城引领作用。创建中国软件名城,是国家深化中央地方合作、推动产业集聚发展的重大举措,对于地方承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自2008年启动以来,南京、济南等8个城市被授予“中国软件名城”,苏州等4个城市被授予“中国软件特色名城”。2019年12月17日,青岛市成功创建“中国软件特色名城”,比计划提前1年完成。山东拥有济南、青岛两座名城,名城数量并列全国第一。2019年,济南、青岛两座中国软件名城共实现软件业务收入5163.7亿元,占全省总规模的93.8%。
推动园区扩容提质。为引导创新资源加速集聚、优化全省软件产业布局,山东培育建设了21个省级及以上软件产业园区,并积极探索“云上软件园”模式,实现线上与线下、实体与虚拟园区优势互补,拓宽产业发展空间。齐鲁软件园是首批国家软件产业园、首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首批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软件业务收入1729亿元,拥有浪潮ERP、概伦EDA、瀚高数据库、中孚信息安全等名企名品和4000余家入园企业,在基础软件、工业软件、平台软件等关键领域特色突出,形成创业创新、技术支撑、人才保障、金融助推、科技政策、党建服务六位一体的服务体系。
大力培育名企名品。山东组织认定125家省级软件工程技术中心,推动中心强实力上规模,加快培育一批国际、国内影响力强的软件名企。中创软件是国家基础软件领域的中间件领先企业,连续多年入围中国自主品牌软件产品前10名。华天软件是国产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领域的重点企业,在设计动态导航、激光切割控制、冲压注塑模具设计等方面技术领先。概伦电子自主研发的半导体工艺器件建模平台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客户覆盖全球绝大多数领先的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公司。瀚高数据库、中孚信息安全、浪潮企业管理软件、海尔工业互联网平台、东方电子能源管理软件等位于国产第一梯队。近期发布的2020年度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企业竞争力百强中,山东海尔、浪潮、海信、中车四方、中创软件5家企业上榜。
创新政策扶持方式。2018年,山东在国内率先落地高端软件保险补偿机制,省财政按不高于3%的费率上限及实际投保年度保费80%的比例,给予单户企业年度最高200万元的保费补贴。通过发挥保险的风险分担功能和财政资金的杠杆撬动作用,帮助国产软件突破初期市场瓶颈,尽快进入用户、优化体验、迭代提升。3年累计91家企业、158个产品投保首版次软件保险,申请财政补偿8978.4万元,补偿资金连续3年全国排名第一位。在保险政策助力下,一批首创性高端软件产品进入市场,对提高产业自主供给能力、推动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鼓励支持企业创新研发和示范应用,分4批遴选推出287个首版次高端软件产品,不断提升山东高端软件创新能力和供给水平,为构建国产软件生态体系贡献了山东智慧。
创新突破前沿领域,积极布局区块链产业。山东编制完成区块链产业发展规划,坚持以应用需求为导向,以推动区块链跨界融合赋能为主要路径,以打造特色产业生态为主攻方向,按照创新引领、应用先行、安全有序的原则,合理规划配置产业资源,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及应用高质量发展。推动组建山东区块链研究院和山东安可区块链产业研究院,遴选公示齐鲁软件园等3个省级软件产业特色园区、浪潮区块链平台等15个优秀区块链解决方案,以及支撑“一次办好”改革的“区块链+政务服务”平台等13个“链+”试点示范项目,17项区块链信息服务入围国家备案清单,示范带动山东区块链产业发展。
工业大数据: 应用和产业生态初显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工业大数据发展。
山东率先出台全省工业大数据实施方案,推动十余家企业通过国家DCMM认证。指导潍柴、万华等7家企业的工业大数据项目入围工信部2020年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示范项目名单,数量位居全国第二,全省工业大数据应用和产业生态初步形成。
加强顶层设计,让数据“统筹”起来。出台《山东省推进工业大数据发展的实施方案(2020—2022年)》,着力打造一个平台:工业大数据平台,一个库:工业基础大数据库,一批应用:工业大数据应用,一片云:工业大数据中心。统一全省工业企业转型思路,真正明确数据在工业数字化转型中的核心地位。
开展专项行动,让数据“汇聚”起来。山东在化工装置、高能耗设备和通用动力设备等领域率先开展“工业数据采集专项行动”。整合市场监管、生态环境、能源等部门中涉及工业企业相关数据建设工业大数据主题库,在能源、化工、汽车等优势行业打造一批工业大数据专题库,形成融会贯通的数据链条,以高效的“并联”最大限度地汇聚数据要素,有效破解工业数据采集难、汇聚难的问题。
勇于探索尝鲜,让数据“流通”起来。山东依托省数据枢纽工程,在国内率先打造省级工业数据交易平台。开展数据资产价值评估和价值挖掘,推动形成数据资产目录和资产地图,探索引导数据产品先登记再流通。在省内重点行业开展数据交易试点,引导工业大数据交易从线下、独立交易转向线上、平台化交易,让工业大数据真正流通起来。
加快多维融合,让数据“应用”起来。山东坚持以应用为导向,在汽车、电力、化工等优势行业加快构建数据驱动的全流程应用,在工程机械、电工电器、纺织服装等行业培育数据驱动的新模式、新业态。开展全省工业大数据领域重点项目申报工作,以场景化推进各项任务落地落实。通过打造大数据“三优两重”品牌,形成示范引领效应。
坚持标准先行,让数据“规范”起来。山东加强工业大数据标准体系建设,重点围绕数据采集汇聚、数据共享开放、数据分类分级、数据交易、数据治理等方面,开展团体标准、地方标准、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的编制工作。选择适用工业场景,率先开展工业数据分级分类和DCMM贯标试点等工作,真正将门类繁多、格式复杂的工业大数据规范统一起来。
强化交流,让数据“热络”起来。山东积极增强与沿黄、京津冀、环渤海、长三角等地区域联动,推动要素流动、设施融通。充分利用自由贸易试验区、上合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资源优势,推进与相关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在技术、标准、人才、企业、数据跨境流动等领域合作。开展“一把手谈数字化转型”、“数据赋能实体经济山东行”、工业大数据创新创业大赛等各类活动,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积极推广各项政策、优势技术和拳头产品。
(来源:琅琊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