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2000余名海内外浙商会聚杭州,共商如何迈向“一带一路”,践行高质量发展。70年来,浙商群体抓住机遇,创业创新走天下,成长为中国第一大商人群体。如今,在携手共建“一带一路”中,海内外浙商迎来发展的新机遇。
拉紧互联互通纽带 实现海内外市场对接
在“欧洲的心脏”捷克,由三家浙商投资、浙江省首个“一带一路”境外枢纽工程——捷克站建设如火如荼,货运场、物流园、商贸服务园已经相继投入运营。“这个开放的综合体是所有中欧班列境外的‘家’,也是连接中欧两方市场、双向投资的‘窗口’。”负责运营的浙江华捷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凤德介绍。
“背靠祖国,我们感觉背更直了。”在异国他乡生活近二十年的欧洲华商联合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执行主席韩加卿难掩心中的激动,他告诉记者,在捷克近6000位华人中80%以上来自浙江,捷克站不仅有利于其投资双边贸易,海外浙商的自豪感和发展信心也更足了。
数据显示,高峰时期浙江省有近750万人在海外、省外投资创业,创造的经济总量大约是同期浙江省GDP的八成,相当于再造了一个浙江。
2011年首届世界浙商大会召开,搭建了一个整合发挥浙商资源优势,立足浙江,面向世界的平台。8年来,散落在全球各地的浙商凝神聚气,在中国乃至全球经济发展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第五届世界浙商大会开幕前一周,浙江省侨联副主席、国和控股集团董事长陈乃科的手机每天都被各路咨询电话占据。
“今年向我咨询如何回国参会的海外企业家、华侨比往年都多。” 陈乃科说。在他看来,近年来全球经济复杂多变,发达国家经济增速低迷,中国经济的潜力和韧劲越发凸显。尤其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越来越多的海外浙商回乡投身新兴产业、乡村振兴,与此同时,浙商“走出去”全球布局的步伐越迈越大。
动员更多资源 释放增长动力
2019年初,正泰集团在巴基斯坦信德省的4个500kV变电站新(扩)建工程顺利完工移交,加上此前完成的3座220kV变电站,正泰已经为巴基斯坦国家电网交付了7座超高压变电站工程。而此前,每天长时间停电制约着当地经济发展。
在泰国罗勇府,浙江华立集团与当地企业合作开发的,中国首批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之一的泰中罗勇工业园已运转14年,100余家企业在此落户,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100多亿美元,为当地创造了3万多个就业岗位。
正泰在巴基斯坦,华立在泰国等地的实践是浙商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积极“走出去”的缩影。从早期的产品输出到服务输出,再到投资并购不断升级。如吉利收购瑞典“公主”沃尔沃,宁波均胜电子收购德国普瑞公司,万丰奥特收购加拿大钻石飞机……以资本为媒,浙江与世界经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跳出浙江发展浙江”,是浙江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浙江在高起点上实现更大发展的战略选择。
“近年来,浙商在海外的布局不再是低层次、碎片化的输出,而是组织一批能代表浙江制造水平的产业,以产业链上下游抱团、集聚的形态共同‘走出去’。”浙江省工商联主席、富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建沂说,浙江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枝散叶,全球视野和业务国际化程度快速提升,成为“一带一路”的建设者和受益者。
民心相通、合作共赢渐成共识
“海外浙商在外形象的改观和提升,与中国日益强大的经济实力有关,也与浙商观念的更新变化有关。”义乌西班牙交流基金会主席毛文进说,如今,形成民心相通、合作共赢的模式已经成为越来越多浙商的共识。
2018年末,一个在吴哥窟附近用十余种语言推销旅游纪念品的柬埔寨男孩在网络走红。这个叫沙立的小男孩成“网红”的背后,是许多像他这样的贫困孩子,早早背上了赚钱养家的重担。
今年5月,得益于海亮集团正在实施的“一带一路”国际英才留学中国公益项目,沙立成了浙江诸暨海亮外国语学校的一名新同学。“很高兴能有这样一个机会来到中国求学,以后我还想到北京上大学。”沙立说。
中欧班列始发地义乌,同沿线国家的政府官员和企业互动频繁,企业积极去欧洲慕尼黑、法兰克福等地参展,义乌举办的“一带一路”城市国际论坛、北欧领军者论坛、青年创客国际论坛等也得到各国政府和企业的支持。
浙江丰富的海外华侨资源成为“宝藏”,以青田为例,就有海外华侨33万人,分布在120多个国家和地区,投资规模超过3000亿元。西班牙青田同乡会常务副会长毛燕伟说,不少侨领在海外有深厚资源,不仅引进投资项目,还促进了“一带一路”中外民众教育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