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经贸资讯 » 经贸资讯 » 经贸要闻 » 正文

来华投资 劝君莫恋一招鲜

发布日期:2019-07-09  浏览次数:123
在全球经济面临不确定性,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的今天,每次高规格的国际性会议前都会有人发出这样的疑问:自由贸易的旗帜还能打多久?中美两国对此的表态备受关注。在刚刚落幕的G20大阪峰会上,中国不负众望,依然力挺自由贸易,宣布了进一步开放市场、主动扩大进口、持续改善营商环境、全面实施平等待遇和大力推动经贸谈判五项扩大开放的措施。这些措施宣布不久,中国政府就发布了新的《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和《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这样的效率和诚意,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市场上的焦虑情绪,也为市场注入了不少积极因素。

这无疑是给外企继续投资中国提供了巨大的机遇。但这并不意味着外企在中国市场可以弯腰就捡钱。经过40年的发展,中国已经不是改革开放初期的处女地,而是一个相对成熟的巨大市场:中国本土企业实力不断发展壮大,各地营商环境不断改善,消费者有了更加理性的消费观念,加之当前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市场的复杂性更为突出。

与之相对应的是,近几年,我们时常看到,一面是亚马逊、乐天、三星、家乐福等外企,或调整市场策略,或惨淡经营,或被中企收购,还有一些外企将生产线转移到越南、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地区,“外资撤离中国市场论”不断冒出来干扰视听;一面则是特斯拉、嘉吉、辉瑞制药等外企来华落户、扩大投资,更有不少外企将总部、研发中心、创新中心开办到中国。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发布的《2019年世界投资报告》,2018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较上年下滑13%,为连续第三年下滑,但中国吸引外资总量却增长4%,继续稳居全球第二大外资流入国之位。

这说明不同的外企对市场冷暖的感受有所不同,如同瞎子摸象一般,很难统一用“好”或者“不好”这样简单的标准来判断中国市场的形势。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中国吸引外资的结构正在逐步发生变化,外企若还是拿出“一招鲜吃遍天”的态度来中国市场发展,一定会败走麦城。因此,外企深耕中国市场,当量身打造一套市场策略,跟上市场潮流,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要想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深入分析中国市场形势,对《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和《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进行深入解析,这是制定市场策略的基础工作。

《外商投资负面清单》的不断缩短,不断扩大了外企的准入范围。与2018年版负面清单相比,2019年全国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条目由48条减至40条,压减比例16.7%;自贸试验区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条目由45条减至37条,压减比例17.8%。例如在基础设施领域,取消50万人口以上城市燃气、热力管网须由中方控股的限制;在文化领域,取消电影院、演出经纪机构须由中方控股的限制;制造业领域,取消禁止外商投资宣纸、墨锭生产的规定等等。这都说明一些外企所在的行业在中国市场上还是一片蓝海,存在大量的可拓展空间,发展潜力巨大。

而《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则是强调吸引外资的具体效果,引导外企更多地投向特定地区和行业。这就需要外企认识到,中国市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特点十分明显。例如,在北上广和一些东部沿海地区,外企高度集中,除了一些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业企业之外,其中不乏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企业。而在中西部地区,外企数目比较少,而且还集中在长沙、武汉、西安、重庆、成都等少数几个直辖市和省会城市,不少城市的外企数目极少或者甚至为零。因此,在《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中包含一个子目录即《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引导外企向中西部地区进行产业转移。在云南、内蒙古、湖南等具有特色农业资源、劳动力优势省份新增或修改农产品加工、纺织服装、家具制造等条目。在安徽、四川、陕西等电子产业集群加快发展省份新增一般集成电路、平板电脑、通讯终端等条目。在河南、湖南等交通物流网络密集省份新增物流仓储设施、汽车加气站等条目。

由此可见,外企开拓中国市场,需要充分认识到中国市场的复杂性,从而根据自身条件,选定从事经营的行业和相关地区,再进一步了解当地消费者的行为习惯和消费理念。在此基础上,才能制定出有效、恰当的市场发展策略,并随时对其做出相应调整和修正,方能享受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释放出的种种红利。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