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经贸资讯 » 经贸资讯 » 正文

北京智慧农业展:为传统农业插上技术羽翼

发布日期:2019-04-23  浏览次数:141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我国智慧农业产业得到快速推进,逐步从单一品类向多品类转变、从小型向中大型甚至特大型转变、从试验研究阶段向示范应用甚至商业化产业化发展阶段转变。

4月1日至3日,第七届北京国际智慧农业装备与技术博览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展会集合了科技农业智能装备、智慧农业高新技术、智能灌溉、温室园艺、农业物联网、植物工厂、智慧水务等各方面农业高新技术等内容,吸引了来自33个国家和地区的600余家企业参展。

据组委会介绍,展会核心为“高效、精准、智能”,将彰显现代科技对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支撑和保障作用,为我国农业现代化最新科技成果提供发布、推广及应用的最佳平台。

灌溉设备呼唤创新产品

我国是农业大国,然而农业技术和装备整体水平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据统计,我国农业用水占总用水量62%,农业用水效率和水分生产效率仅为0.542和1.5千克,较发达国家0.7-0.8和2千克的水平还有较大差距,节水增效潜力巨大。

本届展会的智能灌溉展区面积最大,也最有人气,展品覆盖农业与园林灌溉中的灌溉设备、工业排灌设备、精准灌溉、微灌技术及设备、滴灌技术及设备、喷灌技术及设备等方方面面。

除了以色列带来的全球领先的灌溉控制系统,国内展商几乎每家都展示了灌溉设备。

在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所副所长龚时宏看来,今年中央1号文件指出要“推动重型农机、智慧农业自主创新”,而普及灌溉设备就是其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国产微灌设备生产体系基本建成,门类齐全,且国产设备基本取代进口,并部分出口,水平比肩国际先进。

龚时宏认为,微灌设备开发应用过程中存在产能过剩、低水平重复多、现代农业发展呼唤新产品的现状。具体表现为:自动控制和水肥一体化设备发展较快、传统产品提升发展较慢;大规模管道化微灌发展较快、配套设备开发提升较慢;新产品研发较快、系统化不足形成生产力较慢;硬件产品开发较快,真正融合专家系统的软件应用较慢的现状。

龚时宏认为,建设以滴灌技术为平台,农艺、农机及水肥一体化等各类技术协同创新、共同形成的农田节水高效的农业集成创新技术模式、完整健康的工程体系,才能保障系统运行稳定可靠,最终保障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

技术创新推动乡村振兴

科技农业智能装备展区的智能除草机器人、果蔬采摘机器人、智能滴灌系统控制器、全智能温室控制器,还有农业物联网展区的农业物联网智能管控技术、农资电商、农业信息通讯服务以及智慧水务展区的地下水取水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等,让人们看到了中国农场未来的劳作场景。

在展会同期举行的第12届中国智慧三农与乡村振兴高峰论坛上,北京新型智慧农业研究院执行院长李佳表示,实施数字乡村战略既要发挥市场主体的决定性作用,也需要相关政府、科研、企业、社会组织共同参与,形成强大合力,跨界合作、互利共赢、勇于创新、奋力拼搏,扎实推进数字乡村发展。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认为,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是2019年乡村振兴的重点任务,要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和公共服务短板,不仅要解决投资主体的问题也要重视维护工作,还要建立建设、运营、维护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机制,以此让其真正运转并发挥应有效益。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环所研究员程会强认为,农村环保是全国环保的最大短板。构建农村环保体系,解决农村突出环境问题,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保障,预计未来中国环保在农村将有更大的市场空间。

展会期间,北京新型智慧农业研究院还联合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产业创新中心发起成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综合服务平台。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