纾困资金规模继续攀升。
Wind不完全统计显示,截至12月18日,民企纾困专项基金规模5145.11亿元。其中:
各地政府纾困专项基金规模合计2825亿元,保险业成立纾困专项产品规模860亿元,还有28家证券公司共成立了31只系列资管计划和3只子计划,出资规模总计417.11亿元,券商通过其他方式设立的资金规模也已达千亿。
此外,私募机构也开始以股权交易的方式参与纾困。而包括公募基金、银行也与其他机构联手,设立地方纾困基金。
地方纾困基金:规模近3000亿
自10月份以来,包括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浙江、安徽、四川、海南等十多个省市地区密集发布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其中多地都是与券商、银行、基金公司等机构合作开展。
12月14日,上证报消息,海南省将设立省级中小微企业融资担保基金、重点产业投资发展基金、企业纾困基金。
12月10日,安徽证监局组织设立超百亿纾困基金,出资方包括国元证券、华安证券、安徽省投资集团等。
据证券时报,四川产业振兴发展投资基金有限公司与申港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近日签订《关于设立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系列基金的框架合作协议》,双方将联合设立四川首支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纾困基金,基金规模为50亿元。
证券日报消息,山东省国资委日前安排山东国惠、中泰证券牵头组建100亿元上市公司纾困基金,首期规模约40亿元。
12月5日,由广发证券、粤财控股、工银投资、易方达基金、工商银行、广发信德联合筹建的纾困基金——广东新动能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在广州举行签约仪式,基金目标规模200亿元,首期规模50亿元,
另据上海证券报报道,广东省还有一个200亿元规模的纾困基金正在筹备。
12月4日,杭州市企业上市与并购促进会正式宣告成立,促进会还与杭州市金投集团签订了合作备忘录,市金投集团将牵头设立百亿元上市公司纾困基金。基金将针对当下有发展前景但暂时遇到融资困难的上市企业,帮助其渡过难关。
12月3日,据第一财经日报,湖北省上市公司纾困基金方案即将出台。根据方案,该基金总规模100亿元,首期规模40亿元,将帮助湖北上市企业化解目前的资本困局。
证券日报12月初消息,华龙证券拟计划设立“甘肃省产业并购纾困基金”,目标规模100亿元。
12月3日,南京市民营企业纾困和发展基金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上,南京市国资混改基金公司分别与光大证券、申万宏源证券、南京证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发起设立三只基金,远期总规模200亿元,首期总规模30亿元。
按此计算,目前地方政府牵头成立的纾困基金规模已达2825亿元。
券商:资管成立规模超400亿
本轮纾困行动中,券商表现积极。
中证协周二(12月18日)通报,截至2018年12月14日,又有国金证券、广州证券、申港证券、浙商证券、平安证券、万联证券、太平洋证券、五矿证券、民生证券、开源证券、华福证券等11家证券公司均已完成协议签署,并承诺自愿出资。
Wind统计显示,近期已有多家券商牵头成立纾困资管计划。其中:
12月4日,华创证券出资20亿元发起设立“证券行业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系列资产管理计划”。该资产管理计划将撬动200亿元资金共同纾困优质民营上市公司,全方位支持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
12月3日,据证券日报,华龙证券拟成立“证券行业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系列之华龙证券”资管计划,预计规模30亿元。
11月30日,由国盛证券牵头,联合九江银行、赣州发展投资控股集团共同发起的“浔银国盛赣发投映山红企业纾困发展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在中国基金业协会备案成立,规模10亿元。
据中证协数据,截至目前,42家公司承诺出资规模累计达527.5亿元。
截至2018年12月14日,已有28家证券公司共成立了31只系列资管计划和3只子计划,出资规模总计417.11亿元。
中证协早前已表示,部分券商管理的系列资管计划已完成首笔出资,切实纾解了民营企业及其股东的流动性困难。
券商意向资金规模突破千亿
除了已经设立资管计划的券商外,其他券商也在积极跟进纾困业务。
Wind此前梳理显示,平安证券拟以自有资金结合银行、保险、资管等内外部资金及社会资金,成立总规模200亿元纾困资管计划,并积极推进纾困专项债承销。
而除了设立专项资管产品,部分券商还有意通过发起设立了基金纾困民企融资。包括:
银河证券拟成立600亿元银河发展基金,由银河证券牵头,联合央企、地方国企、金融投资机构、大型民营企业集团等共同发起设立银河发展基金(母基金)。
根据公告,基金会设立针对纾缓股权质押困难的专项子基金,以帮助化解民营上市公司及其大股东流动性困境为主要投资方向。
此外,浙商证券牵头的纾困基金也已呼之欲出。据浙商证券透露,该纾困基金预计规模逾百亿,计划采取设立浙商资本母基金,与银行、地方政府合作筹集子基金的方式募资,再通过系列资产管理计划进行纾困对象企业股权的“转质押”,在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的同时化解原有的质押风险。
另据证券日报,西部证券计划发起设立的民企纾困基金也到达100亿元。
保险:专项产品规模近900亿
截至目前为止,保险业已有6只目标规模共860亿元的专项产品设立。
据经济日报,继国寿、太平、人保、新华、阳光等五家保险资管成立共计780亿元规模的纾困专项产品后,日前泰康也设立了80亿元规模的纾困专项产品,参与化解优质上市公司股票质押流动性风险,积极服务实体经济。
中国新闻网此前报道,密集设立纾困专项产品后,保险机构正着手推进首期投资落地。这意味着以价值投资为核心的保险资金大规模地进入市场。
私募进场参与纾困
12月11日,新大洲A公告,鼎晖投资成为其间接第一大股东。
据中国基金报,此前,华谊嘉信、光洋股份也发布公告称,KKR旗下的开域集团、东方富海拟收购公司股权。
12月7日,中国证监会北京监管局党委书记、局长王建平在第十届全球PE北京论坛上表示,在政府动作之外,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将能够补充纾困资金的来源。
王建平说,相较于用途、投向均受到较大限制的政府资金,私募股权投资机构的资金使用更为灵活,且市场资金将能够提升上市公司的治理能力。
此外,王建平向民营企业家建议“要有所得有所失”,放弃部分不占优的业务,这些业务可以由私募股权投资机构接手。
王建平称,地方证监部门将建议相关监管部门,放松私募股权机构进入和退出企业方面的监管要求,为PE基金提供便利。借此次纾困契机,形成民营企业和PE行业的双赢局面。
交易所积极推进纾困产品上市
机构加速进场纾困同时,交易所也积极推动相关产品上市。
12月14日,上交所、深交所相继发布公告,宣布首单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正式落地。
沪深交易所该类首单工具的参考实体均为上市公司,中证金融与券商提供的合约保护名义本金分别为3000万元和4000万元。
而早在11月份,已有至少4单纾困专项债上市,合计发行规模43亿元。
券商还表示将推进纾困专项债承销。
华泰证券李超研报分析,11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52万亿元,同比增速9.9%,反映了当前信用问题未出现实质改善,可以预期更多的解决社会信用政策或将落地。报告认为纾困政策有望持续。
(来源:Wind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