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9月30日发布9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8%,比上月回落0.5个百分点,制造业仍然总体延续扩张态势,但增速有所放缓。专家认为,9月PMI增速继续放缓,结合进出口景气指数也不佳来看,说明贸易战对中国的负面影响已经显现,但考虑到目前中国经济对外依存度有所降低,中美经贸摩擦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整体可控。专家表示,中国经济平稳增长基础已经形成,针对短期下行因素,宏观经济政策已经有多方面针对性很强的安排部署,经济下行苗头不会形成趋势性态势。不过,有分析认为,目前民营企业状况持续恶化,内需不振,看待未来的经济不宜盲目乐观。
数据显示,9月制造业基本面总体平稳。在调查的21个行业中,14个行业的PMI位于扩张区间,其中医药、专用设备、电气机械器材等制造业PMI均位于53.5%以上较高运行水平,增速较快;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通用设备、木材加工及家具等制造业PMI继续位于收缩区间。从分类指数看,在构成制造业PMI的5个分类指数中,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高于临界点,原材料库存指数、从业人员指数和供货商配送时间指数低于临界点。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次公布的数据中,进出口景气度继续回落。其中,新出口订单指数和进口指数为48.0%和48.5%,分别低于上月1.4和0.6个百分点,景气度均落至年内低点。
此外,9月财新中国制造业PMI 30日公布,录得50%,低于8月0.6个百分点,落在荣枯分界线上,未能延续此前连续15个月的扩张态势。
华泰宏观李超团队表示,综合中采、财新数据走势,外贸数据成为了最大的拖累因素。前期贸易提前对贸易数据的后续影响逐渐显现,目前贸易谈判局势仍不明朗,预计后期净出口走弱将对四季度GDP构成较大负向拖累。
财经评论人余丰慧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进出口景气指数结合PMI增速的回落,表明9月的PMI指数受进出口景气下跌影响较大,而进出口景气指数的回落又与中美贸易战的负面影响有关。目前,国际上美国和加拿大、韩国、日本都谈妥了贸易问题,就剩下中欧,如果不尽快谈好,后续中美贸易摩擦会更大。他预测,后续PMI还会走低,甚至官方数据都会低于50,加上中国内需已经出现减弱,引以为豪的电商行业也不如从前。对于未来的中国经济不宜盲目乐观。
不过,中国物流信息中心分析师文韬认为,公布的数据说明中美经贸摩擦负面影响有所显现,但整体可控。考虑到目前内地经济对外依存度有所降低,中美经贸摩擦对内地宏观经济的影响整体可控。
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从企业规模看,大型企业PMI为52.1%,与上月持平,连续位于扩张区间;中型企业PMI为48.7%,比上月下降1.7个百分点,落至收缩区间;小型企业PMI为50.4%,比上月上升0.4个百分点,位于临界点以上。
余丰慧表示,最近出现国进民退的声音,这也是某种程度上的反应。小型企业在大型制造中占比非常低,主要是大中型企业,其中中型企业是关键。大型企业对目前市场的变化还没有感觉,而民营企业、中型企业对市场最敏感,能反映出具体的情况,对经济景气度比较灵敏。
余丰慧认为,目前中国需要处理好和美国的贸易摩擦,以及在财政税收上实行大规模有力度的减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