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欧盟商会20日携咨询公司罗兰贝格共同发布2018年《商业信心调查》年度报告,报告显示,多数受访企业认可中国企业的创新能力,期待《中欧投资协定》成功签署打造更积极营商环境。
报告显示,2017年,尽管面临着日益加剧的竞争,加上劳动力成本和生活成本不断上涨等其他挑战,欧洲企业在中国仍取得了强劲的财务业绩,66%的受访企业表示其年度收入同比增长。其中,医疗器械、医药和汽车行业的销售增长尤其强劲。
今年的数据为自2005年以来反馈息税前收益为正的企业比例最高的一年。汽车、运输、物流配送、化工与石油等行业表现尤其强劲。促成此般表现的因素包括成员公司的持续节约以及高效。预计2018年将延续这一态势,46%的受访企业表示他们计划在2018年削减在华成本。
东南亚的新兴市场越来越吸引投资者的关注,当下那里的劳动力成本等费用显著低于中国。随着中国将重点转向先进制造业,马来西亚、印度、泰国、印度尼西亚和越南等国家成为更适合低成本业务的目的地。尽管如此,总体来说,欧洲企业仍致力于在中国投资,59%的会员公司仍将中国作为目前和未来投资的三大目的地之一。
报告认为,中国已在欧洲企业关切的重点领域上取得明显进步,如知识产权保护、环保法规的平等执法和对创新的支持等。对知识产权法规执法的看法稳步提升,认为执法适当或执法工作出色的受访企业比例是2013年的两倍以上。这主要是由于知识产权保护正在成为中国政府的工作重点,也有越来越多的本土企业需要依靠技术创新来推动其增长和盈利。
报告还显示,有61%的企业首次表示中国本土企业已经具备与欧洲企业相等甚至更强大的创新能力。形成这个结果的因素很多,包括本土企业加大对研发的投资,收购更多高科技企业以及回应中国不断壮大的中产阶级队伍对高质量产品和服务的需求。
“如今,中国的本土企业变得更强更具竞争力,这也是政府对他们‘断奶’从而建立长期可持续经济良好的时机。”中国欧盟商会主席何墨池表示。
“越来越多的欧洲企业意识到中国的创新能力正逐步追超欧洲和美国。”罗兰贝格咨询公司亚洲区代表戴璞说道,“这对于欧洲企业来说是个挑战,但同时也意味是时候利用中国优秀的研发技术和发挥企业家的智慧来开发新的设备。”
57%的受访企业表示,如果中国拥有更开放的市场,他们将会增加在华投资。
来源:经济参考报;作者:闫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