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贸资讯
内地经济学者马光远:粤港澳快将成全球最大湾
2018-01-24 08:00  点击:125
 
  
   
   内地经济学者马光远昨应邀到珠海,解读粤港澳大湾区时代下的机遇和前景。他强调,在新消费、创新力和精准的产业定位驱动下,粤港澳大湾区将很快成为全球最大的湾区经济体。
    
   南方都市报携手华发股份昨举办“粤港澳大湾区时代下的机遇解读湾区沙龙分享会”,邀请马光远作主讲嘉宾。华发集团副董事长徐荣、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副校长徐是雄、澳门经济建设协进会理事长杨道匡等,分享见解。
 
驳斥看空经济人民币
 
       马光远介绍中国经济最新表现以及在高铁、共享经济、无人机、量子通信、移动支付等前沿领域取得的新成就,驳斥近期看空中国经济及人民币汇率将暴跌的言论,对中国经济未来前景表达强烈的信心与乐观。马光远表示,据有关机构预测中国的中产阶层到二五年将超过八亿人口,成为“新消费时代”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力量,并将迸发出巨大动力助推经济向前奋进。
   
    对于近期聚焦的粤港澳大湾区前景。马光远认为,粤港澳大湾区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海港群和空港群,具有潜力巨大的创新能力,很快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的湾区,其成功的关键在于精准的产业定位。粤港澳大湾区一六年GDP已是旧金山湾区的两倍,和纽约湾区持平,经济总量仅次于东京湾区,但粤港澳大湾区约一万五千亿美元的进出口贸易额是东京湾区的三倍以上,成为全球最大的湾区经济体相信很快就能实现。
  
倡三地公用事业合资
 
       杨道匡认为,港澳与内地诸多事务均需由中央政府协调统筹,才有可能突破地域性和局部利益的障碍。粤港澳大湾区的城市群合作应着重“协同发展”,推动多元融合,其过程必须是各方共同参与、资源有效整合、政策推动、机制保障的创新合作过程。
 
       杨道匡强调,共建粤港澳湾区城市群的重点除了交通布局、大型基建和产业布局之外,还应该推动政府合作的创新,包括三地口岸管制、居住上学、就业工作、医疗养老等事项,都需要在创新合作中达成共识,规划部署且执行落实。
    
    他建议,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公用事业,可探索由粤港澳三方对供水、供电、医疗、教育、环保、网络通信等公用事业进行合资合作、共同管理、持股运营,既是实现资源共同配置,促进多元融合的切入点,同时还可直接解决民众生活需求,并得到大众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