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岸市场人民幣兑美元汇率一度涨超0.7%,达到1美元兑6.4175元人民幣,为两年多来的最高水平。离岸市场人民幣兑美元汇率上涨0.5%,达到1美元兑6.4260元人民幣,为自2015年12月以来的最高水平。市场分析,此次人民幣之所以大涨,是因为德国央行要将把人民幣纳入其外汇储备。
其实,人民幣早在2017年就开始逐步走出於2014至2016年期间出现的贬值周期,并进入升值通道。在2017年的前三个月时间裏,人民幣兑美元不但没有继续贬值,反而升值了0.7%,此后,人民幣兑美元汇率一路上升,去年8月30日,人民幣汇率高奏凯歌,在岸、离岸人民幣汇率开盘双双跳涨逾100基点,直迫6.58关口。2017年全年,人民幣对美元中间价累计升值了4028个基点,幅度达到5.8%(2016年12月30日人民幣对美元中间价为6.9370)。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从2014年开始,人民幣对美元汇率连续三年出现年度贬值,2016年全年人民幣中间价贬值近6.83%,2015年全年则贬值了6.12%,2014年则小幅贬值0.36%。因此,进入2018年以来出现的人民幣跳升格局是2017年升值态势的沿续,德国央行拟将人民幣纳入其外汇储备只是一个刺激人民幣升值的利好消息而已。
人民幣升值预料之内
自2017年以来,伴随着人民幣的不断升值,追踪美元兑一篮子六种货幣的ICE美元指数不断下跌甚至创出三年来的新低,2018年1月12日美元指数跌至三年多最低水平,2017年跌幅近10%,这意味着美元出现了2003年以来的最大年度降幅。进入2018年以来美元指数已跌逾1.4%。2018年1月15日,美元兑在岸人民幣开盘之后最低一度大跌0.67%,创2015年12月10日以来新低。与此同时日元、澳元和纽元同步走高,进一步对美元构成打压。
人民幣对美元升值是预料之中的事情,因为人民幣拥有高水平成长的中国经济的支撑。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并不是很遥远的事情。近年来,随着人民幣国际化步伐的快速推进,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以及国际组织机构将人民幣纳入储备货幣行列。特别是国际货幣基金组织批准从2016年起把人民幣纳入特别提款权货幣篮子之后,人民幣成为与美元、欧元等国际货幣并列的国际硬通货。尤其欧洲央行(ECB)2017年6月将人民幣列为该行储备货幣的举动更在国际上引發示範效应,人民幣不断受到国际社会和国际金融市场的追捧。
人民幣破六算料成真
人民幣继续上升将是毫无悬念的事情,虽然在升值过程中仍会出现波动与反覆。那么,中短期来看,抑或今后1至2年内人民幣会升值到一个什麽水平呢?回顾一下人民幣自2005年启动汇率改革以来的歷史就不难發现,早在2013年人民幣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曾41次创出新高,2013年年底人民幣兑美元的汇率就已经在6.1左右徘徊,自2005年7月内地重启汇率改革至2013年,人民幣兑美元升值幅度累计超逾35%。虽然进入2014年之后,人民幣兑美元的汇率突破6算的预期没有实现,但却留下了一个大大的悬念,什么时候人民幣再重拾上轨突破六算?
按照2018年1月15日人民幣兑美元的汇率水平来计算,今后,只要人民幣兑美元再累计升值7%左右,那么,人民幣就能够实现破六算的悬念。要知道,在2005年7月至2013年期间,人民幣兑美元汇率在任何一年裏的平均升值幅度都超过4%,而2017年人民幣兑美元的升值幅度更达到5.8%,如果在2018年和2019年两个年份裏人民幣兑美元平均升值3.5%,那么,破六算的目标就将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