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贸资讯
倡大湾区生态建设
2018-01-15 08:00  点击:164
 
 
    
台风“天鸽”对澳门的肆虐言犹在耳,类似的生态灾难亦为澳门敲响警钟。澳门社科会会员庞欣新在粤港澳学术研讨会上指出,粤港澳大湾区在推进经济发展同时,更要认识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的迫切和艰巨,建议建立大湾区合作机制,推进域内整体生态建设。
    
庞欣新在发表“粤港澳大湾区生态合作必要性”发言时指出,去年一只突如其来的“天鸽”,给沉醉在表面辉煌的澳门敲响警钟。澳门内港海傍区一带,受天文大潮、风暴潮与暴雨的影响,洪涝灾害严重。台风期间,致使澳门全城十人死亡、超过二百人受伤,八成以上地区停电、停水,一万棵树木倒塌,六所学校被破坏而需延迟开学。有保险业界代表称,保守估计经济损失达数十亿澳门元。
    
减低风灾海水威胁
    
虽然事后特区政府与中央水利部门合作,要在大湾区建设防洪大坝。庞欣新认为,纵观世界主要气候变化科学组织的研究成果,随着气候持续变暖,海水上涨,几十年,香港、深圳、澳门都有被淹没为先。建议澳门从这一预测结果出发,制订不受风灾和海水上涨威胁,维持长治久安之策。从这点从发,大湾区合作发展和生态改变将相辅相成。
    合作改善空气质量
    
同时,大湾区生态合作还应包括空气质量改善。最近两年,虽然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等地气象部门都报告控制质量有一定好转。但一到冬天,港澳居民经常闻到连续的中毒雾霾天气,对空气质量的抱怨十分强烈。因此,如何合作改善空气质量,也是粤港澳大湾区合作的重要内容。
    
制订政策处理垃圾
    
此外,由于滥用塑化制品等因素,垃圾围城局面越发严峻。如澳门亦为白色垃圾和纸箱伤尽脑筋。又如粤港澳大湾区沿海地区充满白色垃圾和塑料瓶,给市民健康带来威胁。建议利用广州和香港作为科学研发的重要基础,集中科研力量为大湾区垃圾处理制订出符合国际先进水平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