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粤港澳学术研讨会昨日上午在南沙大酒店举行。大会以“深化粤港澳合作发展,助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主题,组织三地专家学者探讨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问题,为推动粤港澳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
广东省社科联主席王晓、专职副主席周华,广东省粤港澳合作促进会执行会长林迪夫,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大公报副总编辑郑旭荣,澳门社会科学学会会长、澳门基金会首席顾问高级技术员杨开荆等主办单位嘉宾,澳门社科会代表关锋、陈锡侨、郭济修、庞欣新、邓伟强、李燕萍、黄静宜等,以及来自粤港澳的专家学者一百二十多人出席了活动。
论文观点政府采纳
王晓致词表示,粤港澳学术研讨会是广东省社科联在原自一九八八年举办的粤澳关系研讨会基础上,倡导发起的粤港澳学术交流研讨活动,经过近三十年的交流与合作,共出版了七本论文集,收集论文五百一十二篇,共四百五十多万字,当中许多观点被政府部门采纳。
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是国家又一重大战略部署,希望三地社科界继续保持紧密联系,加强学术交流、探讨和研究,为推进粤港澳深化合作,创新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杨开荆指出,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商贸、经济、法律等方面互动促进之际,推进文化共融也是重要课题。粤港澳同属岭南文化,亦各有特色,如何建立大湾区城市的历史记忆,发掘文化资源,对于凝聚区域民众的集体认同感、明确本地乃至大湾区的文化符号,从而和谐共处,具有深刻意义。
建回顾区域发展网
近年,澳门基金会在国家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支持下,启动了“十部文艺集成志书”、“澳门记忆”等文化项目,将澳门历史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珍贵数据、生活场景、建筑、风土人情等,科学有序地储存、累积,并可供检索,成为历史的载体。该网站预计今年首季向社会公开,希望三地专家能参与,共同构建起区域集体记忆。
同时,粤港澳文化保育、传承、挖掘、整理,以及大湾区共同发展的议题具有很大的研究领地,其中许多课题方兴未艾,需要三地社科界人士通过分享知识和经验,为今后的具体工作开拓新的视野、新的思路。
大会期间,与会专家学者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战略定位、空间经济网络结构、指数评价体系、协同发展,以及推动在贸易、服务、教育、司法、文化等领域的合作发展问题研讨交流。
其中,澳门代表杨开荆作了《从城市文化名片评选澳门记忆项目探讨大湾区文化共融》的大会发言,李燕萍、邓伟强先后作了《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澳门社会保障制度及其法治思考》、《澳门构建出口信用保险制度初探》的发言。不少观点受到与会嘉宾的肯定和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