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区政府新一份财政预算案将於下月公布,财政司司长陈茂波昨發表网誌称,本港过去一年经济向好,物业和股票市场畅旺,地价及印花税收入亦超预期,以首8个月综合盈馀572亿元来看,料本财政年度所录财政盈馀将相当高。但财爷亦强调会善用盈馀,未雨绸缪,视社会长远需要作投资,不博一时掌声而「派糖」,「应使则使,应悭则悭」。
首8个月综合盈馀达572亿
新年伊始,陈茂波任内第二份财政预算案将於下月28日公布。检视本财政年度的得与失及规划未来,他於网誌表示将急市民所急,为有需要人士纾困。
陈茂波称,过去一年,受惠於环球经济环境改善,本港在出口贸易、旅游、零售,以至就业各方面情况全面向好,最新预测全年实质经济增长为3.7%,高於最初预测的2%至3%。财爷亦指,本财政年度盈馀较之前预期的163亿元高,截至去年11月底,本财政年度首8个月综合盈馀达572亿元,若未来数月本港经济情况没有突变,预计最终录得的财政盈馀会相当高。

资料图片
量入为出并非「紧箍咒」
虽然库房「水浸」,但市民所关心的是切身收益,社会上亦长期有声音指政府应在增加及改善公共服务上作出更大及更长远的财政承担,商界则要求政府对中小企多作支援,并降低利得税税率。陈茂波形容,如何善用这笔盈馀将是「一项充满挑战的工作」。
他表示,港府首先应在投资未来、增加经常性开支以及提出短期纾缓措施之间取得适当平衡。如何投资未来,他举例可预留作加强安老和残疾人士的院舍和康復服务、全港各区的体育和康乐设施、创新及科技發展及教育等,同时可作宽减薪俸税和个人入息课税、利得税、差饷,以至發放额外综援等短期纾缓和还富於民的措施。此外,他强调港府应对整体社会的长远需要而未雨绸缪,作出投资,并不是只做一些可以获得一时掌声的短期措施。
在增加经常性开支方面,陈茂波重申,基本法第107条有关公共财政须「量入为出」、「力求收支平衡,避免赤字」及「与本地生产总值增长率相适应」的条文,这并非每年政府开支的「紧箍咒」,而是存在一些弹性,最重要的是在一段时间内保持大体上财政平衡,避免出现结构性赤字的情况。

资料图片
他提到,本年度预算政府经常开支已较5年前增长41.4%,其中在社会福利、卫生和教育方面的经常性开支亦增长显着,分别录得71.2%、34%及30.1%的增长。今后,可在一些範畴再着力增经常性开支,但要应使则使,应悭则悭,确保开支增长适度与社会长远承担能力相称。
保留财政储备预防冲击
今次之所以能录得如此高的财政盈馀,离不开去年物业和股票市场的畅旺表现。陈茂波形容,香港是「细小而开放的经济体」,加上税基狭窄,政府收入波幅明显。回顾过去,当本港经济陷入困境时,政府收入下跌幅度远急於生产总值的跌幅,比如香港遭遇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2001年科网股泡沫爆破及2008年环球金融危机时,政府收入曾大幅按年减少10%至20%以上,地价收入波幅亦是如此。
而在1998至2004年香港经济最困难期间,当时政府储备在这几年期便急速消耗了超过1800亿元,相当於当时15个月的政府开支。他表示,面对经济逆境时,政府公共开支不但不可能像收入般弹性减少,反而届时正需政府采取逆周期措施增加公共开支。倘若不幸,或会遭一些国际「金融大鳄」趁势狙击,因此政府必须保留相当实力的财政储备。

各界建言新预算案
昨日,财爷预告库房盈馀随时「水浸」。事实上,市场早前就预测本财年盈馀或高近1400亿元。因此,有市民希望政府「派糖」,而财金界及政黨等则建议宽减各种税项。
德勤:本年度料盈馀1384亿
早前,德勤国际会计師事务所预估,2017/18财政年度特区政府盈馀可达1384亿元。据德勤统计,本财政年度首6个月盈馀124亿元,按年转亏为盈,亦是10年来首次在首半年度录得盈馀,较上年同期601亿元赤字增加超过700亿。
就下年度《财政预算案》,德勤提出多项建议,包括应针对中产阶层和政府鼓励的行业员工提供税务减免,首次置业人士可获减免50%印花税,物业按揭利息可单独在计算物业税时扣除,而毋须选择个人入息课税,以及为自住居所租金支出提供最高每年10万元的薪俸税扣税额。
德勤还认为,新预算案将有更多利民纾困措施,包括交通津贴、医疗及教育等。德勤还建议特区政府,针对科技行业实行减税等鼓励措施,未来3至5年可见到回报,未来10年无须再依靠卖地作主要收入,「虽然现时政府卖地收入理想,但万一楼市出现大幅调整,将会拖累收入,所以有必要幫助其他行业成长,以保障日后收入来源」。
政黨最关注港人「上楼」
与此同时,多个政黨亦向政府提交财政预算案建议。民建联指,由於卖地和印花税收入急增,预料本年度政府财政盈馀将逾千亿,建议政府提出多项「派糖」及宽减措施,包括要求政府为人生中首次购买居所的香港永久居民提供印花税折扣,如楼价800万元或以下,从价物业印花税减半,以减轻「上车」成本。
工联会则建议为约12万多公屋轮候册上轮候满3年的合资格基层家庭,提供每月1880元租金津贴,涉及政府开支27亿元;同时,促政府动用770亿元,注资到房委会及市区重建局等公营机构,以协助此等机构在市区等熟地兴建公营房屋,加快房屋供应。
新民黨亦提多项建议,如在土地方面,要求将公私营房屋比例由现时的六四比调整至七三比,并将启德和青衣两幅拟售私人宅地改作兴建居屋,并支持政府在东大屿山水域兴建人工岛等;再如,按年龄调高生果金、加快拨款予街市重建,鼓励电竞产业、扩大现行创科创投基金申请範畴,为配合「一帶一路」倡议、成立文化基金资助本地人才到沿线国家交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