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2017年,中资发展商积极投地并在私人市场买地,共斥655.8亿元吸纳土地储备,涉及约544万平方呎楼面,金额料创历来新高,占整体土地供应比例约24%。
5大发展商吸地量占逾5成
综合政府卖地、补地价、「一铁一局」以及私人土地买卖,2017年市场录得约2,272.4万平方呎楼面的土地买卖,当中长实、新地、恒地、新世界及信置5大发展商,透过补地价、竞投政府用地,成功吸纳多达1,304.9万平方呎楼面的土地储备,占整体比例57%,巩固了市场主导地位,涉及买地金额高达915.8亿元。
至于中资发展商在上半年横扫政府卖地及铁路项目供应,惟随着中央收紧资金外流,下半年抢地略放缓。
不过,总结今年全年计算,中资财团合共斥655.8亿元吸纳土地储备,相较去年料以410多亿元投地,大幅增加6成,包括龙光、合景泰富以破纪录168.6亿元夺得鸭脷洲豪宅地。
而中资发展商土储来源亦较过往全面,除了竞投政府官地外,甚至参与补地价、旧楼收购。其中深圳中洲则为火炭前惠康仓补地价35.8亿元,每平方呎地价仅3,580元。
要数今年大赢家料为年内完成两宗大额补地价的新地,年内吸纳多达771.9万平方呎楼面,占整体供应三分之一,总地价约276.6亿元,平均每呎楼面地价仅3,600元,主因是屯门第54区、西贡十四乡两项补地价项目成本较低。
其次则为以163.7亿元连夺3幅长沙湾商业地的新世界,亦吸纳逾222万平方呎楼面。至于下半年积极投地的信置,虽然夺得7幅住宅及1幅工业地,但当中西铁锦上路站1期、长沙湾住宅地王等均以合资形式投得,如果以所占权益计算,料斥逾200亿元吸纳156.3万平方呎楼面。
至于其他本地中小型发展商亦相当积极,最瞩目要数南丰以破纪录的246亿元投得启德商业地王,每平方呎地价达1.28万元,目前仍然是全港最贵重的地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