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贸资讯
港共享数据大落后
2018-01-08 08:00  点击:109
 
   兰一家导航服务公司TomTom的调查资料,港人每天花逾半小时塞车,一年平均虚耗145小时。因此,香港政府于去年12月中公布《香港智慧城市蓝图》的6个范畴之中,率先谈及「智慧出行」。蓝图提及「安装车内传感器让驾驶者接收实时交通信息」、「在所有主要干道安装约1200个交通探测器,提供实时交通信息」。其实,统计数字显示,每个港人平均拥有超过两部手机,坊间亦早有手机程序共享实时路面情况,包括路上事故及其他危险状况,惟数据主要靠参与者主动提供,数据并不全面。香港如果能像外地般,结集并公开各个流动电讯商整合的客户手机数据,哪段道路通畅无阻、哪个地铁站出了事故,不就一目了然吗?
根据美国法例定义,「整合资料」(Aggregate Information)意指综合一组客户的数据,个别客户的身份及特征已被移除,变成匿名资料并将之开放,方便市民之余,也可激发社会创意,推动智慧城市发展,更大可促进经济。
 
    产商Tesla市值去年曾超越BMW等著名车厂;经营电召车业务的Uber,估值高达700亿美元;Facebook花了190亿美元买下盈利相对微小的WhatsApp;微软收购招聘社交平台LinkedIn,作价262亿美元。以上企业的共通点就是掌握庞大的数据,例如Tesla的电动车收集到的行车数据达13亿英里,远远抛离Google的无人驾驶Waymo在过去8年累积的数百万里数。
 
    都意识到数据是「新石油」的道理,中东城巿杜拜便从去年开始售卖匿名的流动数据,例如交通流量、街道人流等,又开拓数据分析服务,估计每年盈利达29亿美元;日本去年5月实施新的私隐条例,容许机构转售匿名的客户信息,个人资料保障处长直言是希望促进商业分析业;美国也批准电讯商自由运用整合了的客户数据;新加坡更加积极,其3间电讯商Singtel、Starhub和M1都提供数据分析服务。
 
    前电讯商牌照依然规定不准把客户数据作电讯以外用途;在《香港智慧城市蓝图》中,
 
   经济委员会(CFE)成员陈振声一语中的,指出大数据的非凡价值,在于协助新加坡「突破土地狭小、人力不足和天然资源匮乏的限制」,这何尝不是我们的共同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