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贸资讯
香港零售业连涨9个月加速回暖 有条件更上层楼
2018-01-04 08:00  点击:235

本港经济持续向好,零售业在经歷了前几年的「寒冬」后回暖復苏迹象明显。政府统计处最新数据显示,2017年11月,零售业总销货价值临时估计为387亿元(港幣,下同),按年升7.5%,连升9个月。香港零售管理协会主席郑伟雄表示,2018年香港经济持续向好,加上旅客消费转好,股市进入牛市三期、未有大调整向下,相信财富效应会持续,推动本港零售,预期全年零售额会有3%至4%的增长。

  零售市道踏入復苏期

  事实上,从2017年3月开始,香港零售业就维持良好發展势头,总销货价值每月均录得升幅,增速更逐渐加快。3月至11月,按年升幅分别为3%、0.1%、0.4%、0.1%、4%、2.7%、5.7%、3.9%和7.5%。与前年同期比较,前11个月零售业总销货价值的临时估计上升1.8%。

  各零售类别销货值均录升幅

  跟前年同期比较,去年11月份,香港各零售类别的销货价值均录得升幅。在387亿元零售业销货价值中,占比最大的珠宝首饰、钟表及名贵礼物达61.21亿元,按年升7.9%。紧随其后,百货公司货品达到53.52亿元,按年升5.7%。升幅最大的是杂项耐用消费品,按年猛增27.4%,其次是药物及化妆品上升12.5%、其他未分类消费品上升11.3%、电器及摄影器材上升9.8%。

  统计数据还显示,扣除价格变动后,去年11月份零售业总销货数量的临时估计同比上升6.9%,前11个月零售业总销货数量的临时估计同比上升1.7%。

  内地旅客明显回升支撑消费

  政府發言人指,香港零售业销售在去年11月份加快增长,按年升幅可观,反映期内访港旅客人次显着增长以及消费情绪乐观。鉴於良好的就业和收入情况会为消费意欲帶来支持,以及访港旅游业持续復苏,香港零售业销售的短期前景维持正面。

  持有崇光百货的利福国际(1212)财务总监潘福全接受采访时说,目前市道已经「暖番」,11月份公司推出的周年感谢祭活动,销售成绩优於往年,相信这个势头会继续保持下去。同时,内地及美国电商举办各类活动,对本港实体百货商店冲击有限,他看不到对公司旗下百货销售有多大影响。本港楼市、股市走高,消费者「心情」也会好一点,有利於消费信心。另外,内地游客数量已明显回升。按来自地区划分,公司客源中,六成为本土消费者,四成为游客,主要就是内地游客。

  未来最大挑战是租金压力

  香港零售管理协会主席郑伟雄昨表示,连电器及摄影器材销售都录得一成升幅,相信本港零售市道正式踏入復苏期。今年旅客消费转好,在畅旺股市帶动下,相信财富效应会持续,推动本土消费者消费意欲,预期全年零售额可录得3%至4%的增长。

  对於刚过去的去年12月份零售业销情,郑伟雄表示,业界普遍预期会较2016年改善,惟大批市民在节日长假期离港外出旅游,零售业销售升幅或不如11月份强劲。至於2017全年,他预计零售业总销货价值料累升逾2%。

  郑伟雄坦言,零售商接下来最大挑战是租金压力。过去3年,市道不算景气,商场和街舖租金都未有下调。现时生意回暖,部分成员有增开店舖打算,商舖业主或会趁机加租。此外,员工薪资也是零售业的成本压力之一。他亦指,2009年零售业20%的疯狂增长已一去不復返,目前即使市道回暖,零售商亦不会像以往一样疯狂开舖,「一条街开三间舖」。

  内地取消进口关税影响长远

  相较之下,香港中文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工商管理学士综合课程主任李兆波看法则较审慎。他认为,现时本港零售业尚未完全復苏。11月份零售数字,未分类耐用消费品销售额大升27.4%,主要受惠於智能手机iPhone推出市场,价钱比较昂贵,撇除该因素,也许数据就会更保守一些。

  目前,内地客来港消费主要动力是汇率因素,美元走弱下,人民幣仍有汇兑优势。不过,内地对於个别商品取消进口关税,影响不可小觑。李兆波认为,大坂关西机场应声推出机场商品直运服务,日本这项销售部署首先打击到本港纸尿片等非食品类商品销售。对於食品类包括奶粉等商品的信心,需一定时间方能建立。长远来看,本港零售定会因之受到影响。

  财富效应方面,李兆波认为,已经持有物业或完成楼宇按揭供款的市民,自然会轻松消费,但此类人毕竟只占少数。而绝大多数正在供楼的市民,恐怕还是会收紧荷包。所以,在畅旺的股市、楼市面前,他相信市民依然会保持理性,不会疯狂消费。至於零售数据表现,尤其是耐用商品销情反弹,他认为只是周期性现象,如电器已到该更换的时候。

  【拆局解码】新年舖租上涨有点难

  2017年香港经济成绩喜人,特区政府预计全年增速可达3.7%,为6年来最快。与此同时,零售市道也逐渐復苏,连升9个月。去年首11个月,访港旅客人次亦按年增加了3.1%。在刚过去的圣诞及元旦假期,本港市场表现亦十分出色,一派欣欣向荣景象。

  不过,在这情况下,香港商舖市场租金却无显着向上,更别说回到巔峰时期。在一些主要核心区,商舖空置状况目前仍多有出现。据戴德梁行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第四季,香港中环地舖空置率已达7.1%。令人震惊的是,从2014年至今,中环租金出现直线下跌,2014年租金约为每平方尺1551港元,上一季中环舖租仅为每平方尺877港元,累计跌幅达43%。

  中环店舖面积通常比较大,有能力承租的商户并不多,经济不景气时,商舖纷纷关闭;现时,零售市道逐渐復苏,但亦需一些时间去调整。戴德梁行香港商舖部主管林应威表示,本港核心区商舖租金於2018年上半年将会趋於稳定,因中区商舖空置率高,故仍需半年至一年时间去吸纳,未必能在未来3至6个月内改善空置率的问题。

  「网上商家」料越来越多

  本港零售管理协会主席郑伟雄昨於电话访问中表示,随零售业出现復苏,商户或会面对加租压力,但业界开舖策略相信会较审慎,不会有「盲抢舖」及疯狂开舖情况發生。

  瑞银投资研究执董梁裕昌早前亦指,随着香港零售业好转,料今年业主将加租,或再对零售业构成压力;对股市、楼市帶动的零售增长持续性,他亦有保留。

  不难發现,今年本港商舖市场到底如何發展,租金会否大涨,市场与专业人士多持谨慎观望态度。虽然零售业復苏正常来讲会增加商家开舖意欲,惟香港毕竟仍是一个地少人多、地价高昂的地区;在选择日趋多元化的今天,许多零售商家或许不会再选择通过「临街开舖」来达到销售目的,而是更明智地选择成为「网上商家」。

  【商报时评】港零售业有条件更上层楼

  香港零售业出现全面復苏势头。统计处昨日公布,去年11月零售业总销货值临时估计为387亿元,按年升7.5%,为连续9个月上升,且创出了近两年多来最好表现。得益於访港游客的持续上升,以及市民消费意欲旺盛,支撑起本港零售业呈现较快增长,圣诞、元旦及即将到来的农历新年是传统零售旺季,相信零售业销售可望继续传出捷报。惟面对内地逐步减免关税的影响,以及周边越来越激烈的竞争,本港零售业以至其他各行业,都要做好準备,不断提升水準以迎接挑战。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加速推进,配合陆续落成开通的港珠澳大桥、高铁香港段和莲塘香园围口岸,更加便利的交通,巨大的区内消费潜力,将为香港帶来新一波商机,有待业界努力挖掘,力促港零售业更上层楼。

  近期圣诞、元旦假日齐至,走上街头,不难發现到处人头涌涌,各处主要商场,特别是铜锣湾、尖沙咀、旺角等传统购物消费区,人流如潮,已可直观感受到市道的炽热程度。更令业界高兴的是,港人及旅客消费意欲皆盛,有数据为证,按年比较,去年11月珠宝首饰、钟表及名贵礼物的销货价值上升7.9%,百货公司货品上升5.7%,药物及化妆品升12.5%,耐用消费品升27.4%,电器及摄影器材上升9.8%,可谓旺丁旺财,亦显示购物仍然是本港最大的吸引力所在,「购物天堂」美誉名不虚传。

  零售业重拾升势,有赖於游客的增加。周边经济环境改善,近期香港社会气氛好转,港元跟随美元兑主要货幣下跌,旅發局年内举办多项盛事如香港电竞音乐节、单车节、美酒佳餚巡礼等因素,均有助於吸引更多过夜与高增值旅客访港。据政务司司长张建宗透露,去年前11个月合计,整体访港旅客人次达5288万,同期上升约3%,当中内地及非内地旅客人次均录得增长,其中过夜旅客人次在2017年头10个月按年增加近5%。此外,本港经济增长、良好的就业,以及股市与楼市向好,产生财富增值效应,也进一步刺激港人消费情绪。

  对零售业来说,新的一年有更多利好消息。高铁香港段和港珠澳大桥相继通车,新开通的莲塘香园围口岸,强大的跨境交通联繫能力,让香港可發挥「一程多站示範核心区」和「国际城市旅游枢纽」的角色,幫助推动旅游业發展,有机会帶来大量新的客源。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对商家而言,既可迎来更多广东等地的南下客流,亦可北上开拓大湾区市场,商机无限。港零售业有条件有能力更上层楼,端看能不能把握机会,拓展新的發展空间。

  同时也须认识到,本港零售业面临的挑战仍不少。例如据指邻近城市深圳罗湖区正规划将罗湖、文锦渡、莲塘三大口岸打造成跨境消费商圈,探索实施入境免税、离境退税等政策;内地日前公布大幅降低187种消费品关税;电商强势崛起,代购满天下;港元随美元升值削减消费吸引力等,竞争来自四面八方。居安思危,香港零售业应积极求变,因应市场环境变化不断推陈出新,想方设法吸引人流与消费,令復苏势态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