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倡议的「一带一路」发展蓝图,未来将与沿线国家合作,逐步落实具体项目。中国财政部国际经济关系司司长刘健表示,基建项目是「一带一路」的优先领域,未来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之时,预期将遇到很多挑战,长期稳定的融资安排尤其重要。他谓香港金融管理局成立的基建融资促进办公室(IFFO)定位准确,可发挥桥梁作用。
刘健昨日出席「亚洲金融论坛」时说,亚洲国家的多样性和内部发展不平衡,对于基础设施的需求也比较大;加上「一带一路」倡议贯穿欧亚大陆,沿线国家的经济互动性很强,应该有很大发展潜力。另一方面,市场也意识到未来的推进工作将面对众多挑战,特别是跨国家的区域基建项目,主要是项目的投资大、周期长、政治风险比较高,需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
刘健:四要点助达标
正正由于基建项目的投资金额巨大、投资回报期较长,长期稳定的融资安排变得非常重要。刘健指出,要达至目标,首先需要沿线国家政府为融资提供强有力的政治支持,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其次是发挥公募基金的作用;其三是发挥多边开发银行的桥梁角色,带动私人部门进入这个领域;其四是发展亚洲债券市场和本地证券市场。
经济一体化程度比较高的欧盟,其「欧洲投资计划」亦有借鉴之处。刘健表示,欧洲投资计划就是由各国政府出资,再加上私人部门联合提供融资,目前进展尚算顺利。他认为亚洲各国也可以探讨类似的机制,共同推进亚洲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进一步发展「一带一路」建设。
万个PPP项目入库
自国家主席习近平于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倡议,至今有三年多时间。刘健表示,「一带一路」在期间取得了很多成果,且「超出预期」。在中国方面,基建设施无论是从操作指南、合同指南,以至项目推进都取得进展;现时全国的公私营合作(PPP)项目入库有一万个,主要是围绕城市化建设的基础设施,境内外投资也非常踊跃,证明三年时间「可以做很多事情,可以改变很多事情」。
在国家层级的合作方面,目前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表达了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支持,40多个国家与中国签署了共建合作协议,有一大批重点项目,包括中巴经济走廊、中老铁路等已经逐步落地。由中国参与建立的多、双边合作资金超过1000亿美元,不久前亚投行、亚行与世界银行第一批联合融资的项目开始实施,在科技领域也日益密切。
IFFO增九合作伙伴
刘健续说,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在「一带一路」的融资安排上,可以发挥很大作用。他日前到访由香港金管局策划成立的基建融资促进办公室(IFFO),又称赞IFFO「定位非常准确」,可起桥梁作用,务实支持基础设施的建设。
金管局总裁陈德霖昨日为论坛担任主持时重申,设立IFFO的目的,是透过汇聚主要的相关持份者,促进基建投资与融资,进一步推广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金管局昨日同时宣布,IFFO在原有54名合作伙伴的基础上,再增添9间机构为合作伙伴,当中包括国家电网公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