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昨日公布4月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数据显示,中国4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7%大超预期,但投资、消费、出口数据均出现明显下滑。分析认为,4月份一些经济数据和市场预期不一致,2018年经济下行压力巨大。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称,中国经济在今年二、三季度或呈现放缓态势,全年GDP增速料为6.7%,仍在政府设定的增速目标6.5%以上。香港商报记者 黄莺
工业增加值远超预期
国家统计局指出,国民经济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呈现生产需求稳中有升,就业物价总体稳定,经济结构优化升级,质量效益持续改善的良好發展态势。
国家统计局工业司高级统计師江源解读4月份工业生产数据表示,4月份工业生产增长加快,有部分主导产品市场需求回升、企业开工率上升的积极因素,也有错峰生产调整的因素,工业生产总体保持稳中向好态势。
九州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称,4月工业增加值远超预期,主要因为采矿业、供给侧改革限产力度下降、汽车制造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等行业增加值回升幅度较大。
另有分析认为,工业数据抢眼或更多与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有关。
投资下行压力大
值得注意的是,1-4月份基础设施投资增速是12.4%,而去年基础设施投资一直保持了接近20%的增速。
对此,连平告诉记者,这表明此前政府力度较大的基建投资需求正回落,前期在基建投资上的项目已经完成,而新项目在逐渐减少,基建投资二季度或仍现下行态势,三季度后料相对平稳。
针对中国基础设施投资增速持续放缓,统计局回应称,目前该项数据仍保持两位数增长,「应该是不低的速度」。国家统计局新闻發言人刘爱华表示,目前中国经济正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發展阶段,固定资产投资在过去的高基数基础上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空间和条件有限,目前最重要的是通过投资优化供给结构。
此外,1-4月房地产开發投资同比增速自3年最高位放缓,但住宅投资加速增长。关键指标中,商品房销售面积与销售额同比增速显着回落,销售面积同比增速创出2015年以来同期最低水平。
邓海清认为,房地产投资、销售、土地购置增速均大幅下滑,反映低库存对房地产投资支撑作用有限,房地产投资面临下滑趋势。无论是2018年超预期的第一产业投资,还是被「寄予厚望」的民间投资均出现了下降,2018年投资下行压力巨大。
贸易摩擦影响尚未体现
国家统计局表示,中美贸易摩擦对经济的影响还没有体现出来,有关影响仍有待观察,但最新發布的数据仍显现出走软迹象。
中国4月份零售额同比增长9.4%,今年来首度不及预期;中国1-4月不含农户的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续降至7%(1-3月增长8.9%),不及预期,也创出接近10年的低位。
消费方面,4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9.4%,预期10%,前值10.1%,增速为2004年以来最低。
虽然消费数据表现不佳,但连平称,未来消费方面出现较大幅度回落的可能性较小,国家实施的养老、扶贫等政策均有助於消费,未来随着个税起徵点的提高,仍会对消费起到促进作用。
而对於「4月份有些经济数据和市场预期不一致」的疑问,刘爱华表示,有些指标出现了一些波动。判断经济形势尤其判断短期经济形势的时候,需要参照系多元一些、多角度一些,而不仅仅只是盯着一个月的变动,要从一个更长趋势的角度来分析经济形势。
【观点】
数据没有预想的差
「总体来看,经济数据不强,但也没有预想中的差。」中金固收团队表示,今年经济数据的特点与去年相反,去年为了冲季度末数据,季度末财政支出增速比较高,但季度初回落,导致去年经济数据季度末走高,但季度初回落。但今年财政支出增速相对比较平稳,使得基数效应下,今年季度末偏弱,但季度初不弱。
他们指出,经济生产和房地产投资等都有一定恢復,但整体经济仍受到融资增速放缓的制约。
三季度面临放缓压力
西南证券宏观分析師杨业伟表示,在库存持续回升后,面临终端需求不足情况,同时贸易摩擦趋於缓和,出口逐步回落。叠加终端需求走弱影响,三季度开始经济可能再度面临放缓压力,且短周期和中长周期下行叠加,导致下行压力加剧。
海通证券宏观团队亦持同样的判断,他们认为,地产投资持续高增是目前工业经济改善的主因,但4月地产销量增速下滑转负、社融增速也再创新低,两大领先指标均处下行通道,意味着下半年经济仍然存在下行风险。
全年展望无需悲观
招商证券宏观分析師张一平相对乐观,他预计二季度经济仍将保持稳中向好态势不变,全年经济展望无需悲观。因为一季度经济数据中的最大减分项基建投资增速回落幅度大幅收窄,加分项地产投资、民间投资仍保持较快增长,供需两侧新动能保持较快增长,中美贸易摩擦进一步升级风险下降,叠加内地政策的微调。
至於消费方面,他认为,汽车消费、地产后产业链消费以及餐饮收入回落对本月消费增速低於预期有较大关系;另一方面,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低於GDP的名义和实际增速,这会抑制消费需求的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