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贸资讯
4月中国外储环比略降 专家吁加大创汇能力
2018-05-08 08:00  点击:141

  【香港商报网讯】记者伍敬斌、实习记者何文鑫报道:中国人民银行周一發布数据显示,4月中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1248.52亿美元,环比减少179.68亿美元。这是过去15个月中,中国外储第二次出现月度下滑。这一结果并不让人意外,在此之前已有许多分析认为4月外储将会有所下跌,原因是美元升值和美债价格下跌。不过,另有专家认为,中国创汇能力有所下降,才是外储下降的主要原因,美元和美债的因素影响有限。从2017年开始人民幣汇率由降转升,到今天这个位置,已让外贸企业受压严重,外贸企业订单利润降低,是影响中国国际收支最重要的原因。

  外汇收入降低或是主因

  中国外储在2017年1月降至3万亿美元附近,此后连续12个月小幅上升。今年2月,外储下降了约270亿美元,而此次公布4月的外储,是过去15个月中第二次出现月度下滑。有不少分析師认为,美元升值、美债价格下跌可能是导致中国外储下滑的主要原因。

  据悉,4月中下旬以来,伴随美元指数持续上升,人民幣等非美元货幣承压走跌。截至4月境内最后一个交易日(4月27日),在岸人民幣对美元汇率官方收盘价报6.3439,较上月末下跌694基点,跌幅达1.11%,欧元、日圆、英镑等非美元货幣分别下跌1.55%、2.62%和1.71%。另外,4月24日,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突破关键心理关口3%,进一步加剧市场对美联储加息的预期,推动美元走强。4月,美元指数累计上涨2.06%,创2016年12月以来最大单月涨幅。截至上周五收盘,美元指数报92.5793,基本抹平年初以来的跌幅。

  中金公司分析師刘鎏认为,4月以来,美元升值给外储估值帶来负面影响;德国商业银行驻新加坡经济学家周浩亦认为,4月美元走强,在估值上影响外储;此外,美债最近表现不好,也可能影响外储的账面价值。

  不过,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院长谭雅玲在接受本报採访时表示,影响外储的因素主要还是外贸形势和外汇收入。近来,人民幣升值的趋势给外贸形势帶来的不乐观情绪较多,很多外贸企业的损失相对比较大,外贸企业订单的结果是没有利润,这是影响中国国际收支最重要的原因。至於美元和美债,这两者对中国外储的影响其实比较有限,即便美元现在走到92,那也只是与年初持平,事实是美元长时间徘徊在89左右,升值幅度并不大。而对於美债来讲,不能拿着短期的价格去权衡美债的收益率。

  人幣开放十分迫切

  谭雅玲表示,她从很多外贸企业得知,中国外贸企业能够承受的人民幣汇率是6.5至6.6之间,而目前的人民幣则高於6.4。2016年之时,人民幣汇率贬值,预期2017年要破七,结果人民幣不降反升,使得外贸企业压力很大。从4月的外储来看,下降并不是很多,前十个月外储都在上升通道中,到近两个月增速减缓,再到4月的降低。从这个过程可以看到,外储的增量主要取决於中国的创汇能力,其次则要看人民幣汇率的拿捏,如果国家要撑实体经济,显然人民幣汇率下降会比较有利。不过,目前评估汇率的人士中,金融行业的人士较多,从实体经济角度说话的人太少。

  她认为,未来人民幣汇率仍然会呈现双边波动,如果美元贬值的诉求没有放弃的话,人民幣或将继续有升。中国虽无必要故意将人民幣贬值,但是站在实体经济的角度来说,贬值是有意义的。不过中国的市场偏好仍然是人民幣升值,只是盯住美元而忽略了其他货幣组合。

  在博鳌论坛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开放原则,谭雅玲认为在所有的开放中,人民幣开放是最迫切的,如果不站在实体的角度看问题人民幣的涨和跌都是没有意义的。

  4月境外投资者净买入664亿元国债

  【又讯】昨日,中央结算公司数据显示,4月份境外投资者净买入664亿元人民幣中国债券,增持幅度创歷史新高,且总持有量创下1.15万亿元的歷史高位。

  当日,在岸人民幣兑美元汇率收盘报6.3649,较上一交易日跌60点。人民幣兑美元中间价调贬63个基点,报6.3584。前一交易日,人民幣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3521。

  近期美元指数呈现持续上升态势,业内人士分析,人民幣对美元汇率整体上仍然将保持双向宽幅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