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贸资讯
渣打:中小企转趋乐观 进军内地逾半首选大湾区
2018-04-23 08:00  点击:100

    香港中小企对前景信心见改善。渣打香港中小企领先营商指数第二季报49.7点,按季升0.3点,连升三季,并为2005年首季(50.1)以来3年最高。渣打香港大中华区高级经济師刘健恆强调,是次访问於3月份进行,已反映市场对中美贸易战的忧虑,相信中小企实际比「数字更乐观」,个人相信贸易战不会对中小企有太大影响。

  营商指数之外,报告亦有一系列数字值得关注,就是近33%受访中小企已经發展或打算發展外地业务,当中有62%选择中国内地,其次是东南亚(32%)及美国(25%)。拓展内地业务的首选地点,最大比例为「粤港澳大湾区」(51%),其次为一线城市(北京、上海等) (32%),与「一帶一路」相关城市也占7%。

  营业状况重上50分界线

  「渣打中小企指数」调查由渣打银行香港赞助,营商指数由5个分项组成,今季报告於3月中下旬进行,访问了约830名中小企决策人。当中「招聘意向」及「投资意向」达正面水平(高於50点),分别报54.9及51.9点,「营业状况」报50.2点,为3年来首次重上50分界线。「盈利表现」亦升至45.5点。

  不过,「环球经济」指数明显「拖后脚」,按季下跌4.6至38.8点,意味中小企对环球经济前景看法由稍为悲观急转为悲观。刘健恆认为,数字主要受当时中美可能爆發贸易战忧虑影响,撇除有关因素,中小企对营运环境看法是正面。

  至於按行业分类,零售业指数显着改善,连升四季至第二季的48.6,为近3年的新高,亦为表现最理想中小企行业。制造业分项指数按季上升1.6点,至43.6点,属三大行业中表现最差,但整体势头仍有上升迹象。

  就未来展望,刘健恆表示,本月开始出现资金明显流出港元情况,一旦香港息口明显上升,相信对房地产及金融中小企业影响较大,投资信心亦可能下跌,或影响下季指数,但最终料波动不大。

  资金流向料快将稳定

  刘健恆强调,相信金管局每日斥百亿元入市买港元步伐不会持续太长,在银行结馀降至「紧张」水平前,料拆息已升近美息(或相差几十点子),稳定资金流向。至於何为「紧张」水平,他称,「由於几千亿结馀是2008年后才有,由几千亿跌至千几亿更是近年才有的事件,没有人可以给出有具体数字」。

  此外,是次调查亦探讨中小企在本财政年度的预算。「薪津」及「租金」是来年主要开支,分别占总预算的27%及17%,用在「资讯科技」(7%)及「市场推广」(6%)的预算则偏低。整体而言,中小企来年投放在数码推广与传统推广的预算比例相若,当中以零售业较倾向作数码推广,开支比例占市场推广预算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