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贸资讯
3月出口现负增长 贸易逆差不会是常态
2018-04-16 08:00  点击:144

中国海关总署昨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3月出口出现负增长,同比下降2.7%;而进口仍然维持较高增长,同比扩大14.4%;当月贸易逆差录得49.83亿美元,为13个月来首次出现逆差。受访专家认为,从一季度的数据来看,中国的进出口整体表现不错,虽然3月份出口同比下降,但并不能说明太多问题,其中与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关係不大。此外,虽然汇率升值对出口产生有一定的影响,但影响程度有限。

  3月出口不及预期

  数据显示,以美元计,中国3月出口同比-2.7%,预期11.8%,前值44.5%。中国3月进口同比+14.4%,预期12%,前值6.3%。中国3月贸易帳为逆差49.83亿美元,为2017年2月来首次出现逆差,预期顺差275亿美元,前值由顺差337.4亿美元修正为顺差337.5亿美元。

  按人民幣计,中国3月贸易帳逆差297.8亿元人民幣,预期顺差1810亿元人民幣,前值顺差2248.8亿元人民幣。中国3月进口同比+5.9%,预期7.5%,前值-0.2%。中国3月出口同比-2.7%,预期11.8%,前值44.5%。

  国家發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国际贸易和投资研究室主任王海峰在接受本报记者採访时表示,今年3月份出口同比下降以及贸易帳录得逆差,有点出乎外界预期,当中的偶然因素居多。单从3月份的数据来看,并不能说明太大问题,其中受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并不是特别大,因为美国3月底才对钢铝产品加徵关税,并且中国并不是美国钢铝产品的主要贸易伙伴。「3月份的贸易情况主要跟价格变动因素有关,去年价格的变动比较大,而今年以来的价格变动低一些。中国在1、2月份的贸易数据过高,在3月份出现一个调整,属於正常情况。」王海峰说。

  受贸易摩擦影响不大

  据海关总署统计,一季度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6.75万亿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增长9.4%。中美贸易方面,今年一季度中国对美国进出口1415.9亿美元,同比增长13%,为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其中,对美出口999.2亿美元,增长14.8%;自美进口416.7亿美元,增长8.9%;贸易顺差582.5亿美元,扩大19.4%。

  对於中美贸易问题,海关总署發言人黄颂平昨日表示,「我们从不刻意追求贸易顺差,目前的贸易状况是市场形成的。如果考虑到统计、转口贸易,还有服务贸易等因素,中美贸易的顺差实际上没有那么大。」

  招商证券点评认为,2月中下旬春节的滞后效应导致3月开工和出口受影响较大,而去年同期由於春节始於1月末,2月受影响大,3月受影响很小,造成相对的2月低基数、3月高基数。因此3月出口负增长与出口形势恶化和「中美贸易战」无关。

  贸易战影响有待观察

  黄颂平指出,一季度及3月份单月中国对美国的进出口表现都不及整体。目前,美方的301清单还在公示期并没有实施,后续影响有待观察。

  人民幣兑美元汇率方面,今年一季度人民幣兑美元累计升值超过3.7%,是2008年以来最大季度涨幅。对此,黄颂平回应称,人民幣汇率对进出口的影响程度有限。

  王海峰也认为,汇率的变动更多是由金融市场来决定。「同样是汇率升值,但1、2月份的进出口数据都非常好,所以不能说3月份出口同比下降受汇率因素的影响大。总体而言,一季度的贸易数据变现还是不错的。」

  至於未来走势,王海峰表示,今年全年的贸易形势可能会比去年弱一些,维持全年进出口同比增长在6%至10%的区间。他还表示,目前中美贸易摩擦对进出口的影响有限,如果未来贸易衝突升级,不排除会加深影响的可能。

  九州证券邓海清表示,关於2018年一季度进出口数据的走弱,主要与中国经济总内需的走弱、以及人民幣汇率升值下有关。同时,贸易摩擦对一季度进出口形成了明显的拖累。目前来看,「贸易战」将继续对中国出口形成影响,甚至会影响进出口企业的预期,从而进一步拖累中国外贸形势。

  记者观察:中国出口形势不乐观

  儘管隔夜美国股市道琼斯指数大涨接近300个点或1.21%,儘管13日开盘的亚洲股市总体向好,儘管美国继续释放贸易摩擦和解信号,13日A股却继续向弱,沪指下跌21个点或0.66%,两市成交额更跌破4000亿元人民幣大关。而A股不振明显受到两方面因素制约,一是港元保卫战硝烟瀰漫,二是中国今年一季度及3月份的进出口数据显示出口的形势不理想。

  A股昨日跟随隔夜美股高开,但随后明显受到两方面信息的衝击。一是港汇走弱触發7.85的弱方兑换保证有关。此事态后续發展还将继续影响到A股和港股的走势。二是昨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中国进口增速快於出口,贸易顺差收窄。而更严峻的信号出现在今年的3月份,中国3月贸易账竟然出现逆差297.8亿元,为2017年2月以来首次转逆差。3月份中国出口出现负增长,形势不容乐观。

  汇率变化影响出口

  儘管有关方面一再强调汇率变化对出口影响有限,但利率变化对其影响仍不可忽视。今年一季度人民幣兑美元累计升值超过3.7%,是2008年以来最大季度涨幅。而一季度进口增速快於出口,出口3.54万亿元,仅仅增长7.4%。这说明,人民幣汇率对外贸进出口是有影响的。

  而出口形势严峻的态势在二季度也难以有大的改观。一是国际环境不确定性对世界经济復苏帶来挑战;二是贸易摩擦对国际贸易增长帶来挑战;三是全球製造业竞争程度上升对中国外贸發展帶来挑战。

  比较好的消息是二季度人民幣升值的情况将有所改观,人民幣兑美元汇率将维持在6.30轴线双向波动,这在一定程度上舒缓了中国出口压力。

  王长久

  新闻链接

  美拟加大对华贸易施压

  【香港商报网讯】据《华尔街日报》援引知情官员消息,特朗普政府相信其强硬策略奏效,正计划加大对中国的施压力度,主要是通过新关税措施及威胁阻止中国对美国的科技投资。据悉,目前特朗普已让其高级助手研究加入跨太平洋伙伴关係协定(TPP)的可能性,此举将改变特朗普竞选时的承诺并进一步挑战中国。

  千亿美元清单或下周發布

  熟悉美国上述策略的政府官员表示,美国贸易代表最早将在下周列出对1000亿美元中国产品徵收25%进口关税的清单。最初针对500亿美元中国产品徵税的清单中并不包括一些消费必需品,例如衣服、手机或鞋履,这是为了儘量降低消费者受到的影响并避免招致国内批评。但贸易专家称,打击清单大幅扩大,消费品将不可避免地被纳入其中。

  与此同时,据美国政府的一位高级官员透露,该国财政部正在制定严格禁止中国对美国先进技术进行投资的措施,涉及通过收购、合资和授权等任何途径的投资。该官员称,财政部针对的是中国对部分国内产业提供的补贴,这些补贴的目的是将这些产业打造成所谓的「国家科技排头兵」。

  该官员表示,美国政府正在讨论是否将上述投资限制措施永久化,即便中国改变其产业政策。这些限制措施可用来确保中国履行承诺,同时警告其他国家不要效倣中国。预计美国财政部将在6月初前制定出该项计划。

  诺奖得主:美贸易保护方式「原始」

  【香港商报网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约瑟夫‧施蒂格利茨在美国当地时间12日表示,美国不可能一夜之间解决与中国的贸易逆差问题,特朗普政府採取单边贸易保护举措来解决双边贸易赤字的方式太「原始」。

  施蒂格利茨认为,美国对华贸易赤字成因很複杂。特朗普政府对贸易的理解有所偏差,并不是说一国对另一国有贸易盈馀,就是在占另一国的便宜。

  施蒂格利茨说,如果美国认为中国违反世贸组织规则,应该向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提起诉讼,而不是採取单边贸易举措。

  同时,美国在「301调查」中对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的指控也缺乏依据,他认为这方面处於不同發展阶段的国家很难套用同一标準。

  美上百行业协会怼贸易战

  【又讯】根据美国全国零售商联合会当地时间12日發布的声明,包括全国零售商联合会、信息技术工业委员会、美国进出口商协会等在内的上百家行业协会11日致信美国国会众议院,表示美中贸易摩擦升级会影响所有美国企业和消费者,也会损害美国整体经济。

  这些行业协会敦促美国国会与政府一起制定有效政策,缓和美中经贸摩擦。他们提醒,特朗普政府的关税策略并未充分考虑到全球供应链在产品生产和组装过程中的作用。这些複杂的供应链需要很多年才能建立,且难以转移。而对中国产品加徵关税显然会扰乱供应链,这还可能导致美国通胀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