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贸资讯
中国承诺进一步开放金融业 放宽外资持股限制倒
2018-04-12 08:00  点击:130

国家主席习近平昨日在博鳌的主旨演讲中提到,中国将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其中在服务业特别是金融业方面,去年年底宣布的放宽银行、证券、保险行业外资股比限制的重大措施要确保落地,同时要加快保险行业开放进程,放宽外资金融机构设立限制,扩大外资金融机构在华业务範围,拓宽中外金融市场合作领域。香港商报记者 朱辉豪

  金融业开放有迹可循

  实际上,关於放宽金融业外资股比限制,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里就有所提及。而中国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曾在去年11月11日就已向外界透露,中国将单个或多个外国投资者直接或间接投资证券、基金管理、期货公司的投资比例限制放宽至51%,上述措施实施3年后,投资比例不受限制;将取消对中资银行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外资单一持股不超过20%、合计持股不超过25%的持股比例限制,实施内外一致的银行业股权投资比例规则;此外,3年后将单个或多个外国投资者投资设立经营人身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的投资比例放宽至51%,5年后投资比例不受限制。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进一步考虑放开金融业,既有国际方面,也有国内方面的因素。一方面是为了应对美国实施的贸易保护主义和目前「逆全球化」现象帶来的负面影响,中国此举是为全球经济增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另一方面是,中国经济已进入新的發展阶段,经济质量的提升和产业的转型升级需要更好的金融业服务。进一步放开外资投资比例限制,不仅有利於中国金融体系的健康稳定發展,有利於提升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开放程度有待提高

  回顾中国金融业的开放进程,在股票市场上,中国在2002年就先於债券市场引入境外合格投资者(QFII),且逐步扩大至人民幣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近5年来,沪港通、深港通与债券通相继开通,离岸市场的规模和地域不断拓展,人民幣资本项目可兑换有序推进。

  人行前行长周小川此前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记者会上表示,市场准入方面的对外开放準备了很多年,中国进入新的阶段后,确实在这方面可以胆子大一些,开放的程度更高一些。「多数该研究的政策都已经研究过,逐步寻找时机稳步向前推进。从人行角度来看,一是在资本市场和全球主要资本市场的连通方面,可能还有进一步可以做的事情。整个金融市场其他方面的连通也会有所增强。另外,中国正在稳步地、渐进地推进资本项目的可兑换,可兑换以后,存在的一些个别方面的限制也会逐步有序放开,人民幣国际化将进一步向前迈进。」周小川说。

  赵锡军表示,国内的金融业,如果發展和成长得较为成熟,就不必惧怕外资进来形成竞争。放开金融业外资投资股比限制,不会对国内的金融机构造成大的冲击,因为涉及到资金流动方面会有个过渡时间,而涉及到金融服务方面的可能开放的力度速度会更快,以使实体经济获得更好的金融服务。

  有利於提升行业竞争水平

  就银行业而言,它是中国金融业里对外资开放时间最早的行业,中国从1994年就开始允许外资银行进入,途径包括成立外商独资银行、中外合资银行、开设分行、入股中资银行等。不过,由於开放的速度较慢、限制较多等各方面的因素,外资银行在中国的發展并不如人意。特别是在全球金融危机后,境外战略投资者纷纷撤退。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指出,扩大金融业开放将会推动中资银行资管业务与国际接轨,有利於银行业打破刚兑局面的形成。在银行资产管理业务总体运行平稳和行业监管进一步强化的背景下,目前中国金融业扩大开放应该不会增加金融违约概率。

  「未来外资金融机构在华业务範围将进一步扩大。」中金所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赵庆明表示,过去限制外资银行只能开展外幣业务、批發业务等,现在也可以开展本幣业务、零售业务等,预期未来房贷等业务门槛会相应放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