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贸资讯
尽快落实福利跨境促大湾区融合发展
2018-04-09 08:00  点击:119

 政务司司长张建宗昨发表网誌,提及会探討在內地扩展长者医疗券计划的可行性,食卫局局长陈肇始则预计內地医疗券金额与本港一致。香港融入大湾区发展是大势所趋,面对內地逐渐在生活层面向港人提供“国民待遇”,香港当然非常应该对在內地生活港人的福利待遇“拆墙鬆绑”,让香港和內地实现在社会资源上的共享发展。扩大福利跨境的种类和適用範围,是便利港人在內地生活、工作、养老的正確举措,能帮助香港社会缓解老龄化、医疗资源不足等问题,特区政府应加快推进,尽快落实相关政策措施。

  医疗券是特区政府从2009年起推行的计划,每名合资格长者每年可获发2000元医疗券,可累积上限为4,000元,可以用来支付私营诊所或医疗机构的费用。医疗券计划在2015年率先在港大深圳医院试点,便利居深的港人长者直接在深圳就医,是医疗券首次“衝出香港”。计划试点两年多以来,情况理想,亦未发现存在滥用等监管问题,应该进一步扩大在內地的適用範围。

  根据政府数字,现时约有50万港人长居广东,由於相当部分香港人祖籍广东省,在当地多有亲属、人脉,因此广东等省份成为不少退休港人的养老之所。內地生活空间大、环境好等因素,成为长者回乡养老的首要原因。但对长居內地的长者而言,医疗服务一直是一个头痛的问题,尤其是对行动不便的长者,往返香港就医的成本太高,只能被迫减少就医或选择自费在內地治疗。让更多福利可以跨境一直是这群跨境长者的共同期待,尤其应在大湾区內先行先试。平心而论,这些长者大部分年少时从內地来港打拚,为香港贡献青春和力量,无理由因为他们年老后选择回乡养老,就剥夺其应有的福利待遇。特区政府不仅应积极让更多福利实现跨境,更应该积极考虑直接在大湾区內开办医院、学校、养老中心等项目,让大湾区成为港人优质生活圈。

  对本港而言,让医疗券福利跨境对整体社会有多重利好。一方面可以释除港人对北上养老的疑虑,扩大长者选择退休生活的範围,长远缓解本港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另一方面,对於居住在新界北区的居民而言,面对本港公营医疗系统不胜负荷,可考虑到深圳的医院就诊,缓解本港医护人手不足的困境。

  让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是大势所趋,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完善便利港澳居民於內地发展的政策措施,內地政府已积极行动,给予港人在內地医疗、教育、就业等享有与內地人同等的待遇;与此同时,特区政府亦应该对港人享受的福利拆墙鬆绑,实现福利跨境,如此才能双向而行,促进香港与大湾区的全面融合发展。港珠澳大桥、广深港高铁香港段今年即將通车,香港与珠三角將可实现一小时生活圈。香港人应该抓紧祖国发展的巨大机遇,青年人可藉此贡献祖国、成就事业;长者可拓阔空间,改善退休生活水平,真真正正“共享祖国繁荣富强的伟大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