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贸资讯
大湾区机遇多 打造经济新引擎
2018-04-09 08:00  点击:153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即將出台,当中包括香港在內的两个特区和9个內地城市,宜把握机遇,发挥固有优势,並克服新挑战,才能带动区內经济转型,成为国家经济增长新引擎;香港亦可趁机重踏高增长之路。

  港珠澳桥通车 促进“四通”融合

  中央去年提出发展大湾区,经过逾9个月的磋商,国家发改委將公布规划,对香港和澳门特区、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东莞、惠州、江门和肇庆作出分工协调。据悉,粤港澳三地政府联同国家发改委,將於5月底在港举行大湾区规划说明及研討会,解读规划细节。

  大湾区发展对本港、广东省以至全国非常重要,底因有三。首先,粤港澳是全国最开放和发展潜力最大的地区,两区9市佔全国面积和人口分別不足1%和5%,却佔全国GDP约13%。中央希望透过將两区9市结合,优势互补,打造一个可媲美甚或超越日本东京、美国纽约和三藩市湾区的新湾区,带动国家经济由粗放式增长转为可持续增长,以至推动全球经济增长。

  其二,港珠澳大桥和高铁香港路段年底將通车,有望进一步促进本港与广东省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流通,只要互联互通得够快,又能互补到优势,会带来更多发展机会。

  其三,大湾区人口约7,000万,是本港市场的10倍,令本港创科企业在开发新App时並非只着眼香港,可放眼內地庞大市场。加上中央大力发展大湾区,並作出统筹,新政策会较宽鬆,企业可望將本港成功经验复製到內地,有更大发展空间。

  涉两制三税区 协调成大考验

  尽管大湾区机遇多,但挑战也不少。大湾区涉及两个制度、三个关税区、三个法律区,如何协调达致协同效应,本身是重大考验。过往大珠三角发展构想,香港、深圳、广州爭做龙头而互不相让,故中央在发展大湾区时宜成立协调机制,居中协调,调解纷爭,才能让各市发挥所长。

  更重要是两区9市都有其特质,如香港是法治和金融中心,深圳是创科研发中心,广州是创科生產中心。既然创科是大湾区的核心发展重点,香港缺创科人才和土地,深圳多独角兽,香港发挥其固有优势,帮助独角兽上市集资,而中央可將河套区作为先行先试的试点,促进港深创科合作,成功后再推广到其他城市。

  大湾区充满机遇和挑战,港澳和其他9市宜改变思维,以竞爭促成合作,惟要更着眼紧密合作,才能带动区內经济出现质量跃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