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中国人民银行指示报价行将逆周期因子回归中性,同时明确表示未来人民幣中间价将主要由市场决定。在中国央行减少干预的情况下,市场对人民幣兑美元双向波动的预期进一步稳固。
随着市场扭转对人民幣单边贬值的预期,资本流出风险应声下降。近期经济数据也显示跨境资金流动已趋於平衡。其中内地2017年国际收支重新回归双顺差,非储备资本帳户顺差达到825亿美元,这是自2013年以来内地非储备资本帳户首次回归顺差。另外,2月外汇占款馀额增加40.51亿元(人民幣,下同),连续第二个月增长。
在人民幣相对稳定的背景下,人民幣国际化或重新成为市场的焦点。对於人民幣国际化,人行行长周小川在3月两会的新闻發布会上,表示多数推动国际化的政策措施已经被研究过。人民幣国际化未来的發展将取决於使用者的需求。政策方面,人行除了进一步开放境内资本市场之外,可以推出的新政策有限。
内地继续开放金融市场
展望未来,内地当局料进一步开放境内金融市场。过去一年去槓桿政策帶动内地债券利率持续上升,这帶动外资净流入境内债券市场的金额於今年1月创下歷史新高。由於人行较大可能跟随美联储步伐上调货幣市场基準利率,且去槓桿依然是今年政策重点,因此内地债券收益率料高企。在人民幣保持稳定的预期下,资金或进一步流入内地债券市场。此外,A股纳入MSCI也可能为境内股市吸引外来资金。这将对人民幣帶来一定支撑。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短期内人民幣或面临美元走弱帶来的快速升值风险。过往的经验告诉我们,每次美国引起的贸易衝突最终结果都是美元走弱。若人民幣升值过快,或衝击内地出口及经济。届时,即使人民幣走强,也未必吸引资金流入。那么,人民幣国际化的进程将受阻碍。
有鉴於此,人行或将摒除过去「宽进严出」的套路,并逐步重新打开资本流出渠道,以减轻人民幣单边升值压力,从而幫助人民幣国际化更顺利地推行。实际上,中国外管局局长潘功胜也表示,内地前期跨境资本流动管理上的宏观审慎政策已经回归中性。其次,外电报道指内地将重启境内有限合伙人机制(QDLP),允许境外基金公司在内地集资后用於海外投资。此外,笔者相信ETF通、债券南向通,以及新股通等香港与内地互联互通机制,也将陆续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