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全港1000万元或以上流动资产的「千万富翁」达6.8万人。图为花旗银行副总裁周伟杰(左)及花旗银行零售业务主管林志刚。记者 蔡启文摄
花旗银行的一项调查發现,去年全港1000万元或以上流动资产的「千万富翁」达6.8万人,即平均每1万人中就有一位千万富翁,而百万富翁的人数更是突破了100万人,即每7人就有1个百万富翁。不仅如此,来港旅游的千万富翁数量也同样不容小觑。到底香港的富翁有什么样的秘诀获得财富,又有什么共同点、什么样的区别?今天就让我们来一探究竟吧!香港商报记者 郑珊珊
香港55%靠打工变有钱人
今次调查由香港大学社会科学研究中心指导,随机访问了4139名年龄介乎21至79岁的香港富翁。调查显示,55%的本地千万富豪收入来源是薪金,仅有20%的富豪获取财富的途径是经商,17%的受访者通过投资致富,与传统印象有巨大出入。而真正意义上的「富二代」,即继承上一代财产的新贵,占比只有5%。香港富豪的平均年龄超过50岁,花旗银行副总裁周伟杰认为,这是因为财富的累积需要时间。
内地方面,「富二代」的占比同样较少,仅为6%,内地另外还有4%的「拆二代」,即通过政府收购土地款项致富的一类人。内地千万富翁主要致富手段为经商,占比过半。打工富翁的数字仅为8%,投资达人约有28%。访港富豪的平均年龄约47岁,略低於香港的水平。

逾60%内地富翁持3套以上房产
两地富翁都对物业投资极感兴趣,资产分布方面,两地几乎没有太大差别。香港富翁会将72%的资产用来进行物业投资,现金与存款占总资产14%,9%的财富用以投资股票,债券基金等回报稳定的资产持有占比较少,仅占总资产比例的3%。
香港富翁平均拥有3.2个物业,内地富翁则为3.7个,即内地富翁平均比香港富豪拥有多半层楼。另外,拥有1至3个物业的香港富翁占比相若,而内地方面3个及以上物业手的富豪,占比高达64%。
港富翁对楼价看法保守
物业地区分布方面,香港富豪持有的本地、海外(以及内地)物业比例约2:1,但香港富豪投资本地的热情开始下降。相对地,他们投资海外物业的热度大增。内地富翁平均拥有3个当地的物业,仅仅0.7个海外物业,对当地和海外物业的热衷程度相若。
香港富翁对楼价走势的看法较普罗大众更为保守,从调查报告来看,3年前,仅有约10%受访富翁认为楼价会继续上涨,有超过60%受访者看跌楼价。看涨的比例逐年攀升,今年达到了相对高位的38%。不过,周伟杰表示,相对市民对楼市的普遍乐观情绪,这个数字算得上保守。
两地富翁爱移民
开心指数方面,香港富翁对本地治安最满意,有82%,其次是投资环境及医疗制度,同分达61%;但对社会福利、居住环境及满意度较低,最低满意度的是教育制度,只有21%。内地富翁则最满意内地的居住环境、营商环境及机遇,满意度均逾80%;满意度最差的是内地医疗制度,只有58%,但数字的整体水平,相较香港仍为高。开心指数以10分为满分计,香港及内地富翁分别平均给予7.4分及8.4分。
在被问及未来5年是否有移民国外的计划时,17%的香港富豪表示会做打算,而去年同期的数字为16%,考虑的主要目的地包括澳洲(40%)、英国(30%)和加拿大(24%)。而内地富豪对移民的偏好占比高达26%,平均每4个富豪当中就有一个会考虑移民海外。目的地方面,除了澳洲(42%)和加拿大(25%),香港(40%)也是内地富豪青睐的第二选择。
小知识
识得用移动支付的大富翁
今年的调查中,特别加入了移动电子支付方面的研究。结果显示,使用移动支付的香港富翁,整体数量按年龄层梯度下降,其中以35岁以下的新贵占比最大。此外,经过银行多年的教育,各类电子支付当中,电子银行转帳的使用者人数最多,35岁以下的富豪使用比例更接近三分之二,为所有项目中最高。
逾45%内地年老富翁使用电子支付
ApplePay和SamsungPay的使用比例50%,微信支付使用率17%。不过,这些项目在50岁以上的富翁当中,比例均显着下降,其中电子银行转帳占比最高,录得23%,而会使用微信支付和Alipay的老富翁仅有3%。
电子支付在内地大行其道,35岁以下的富翁电子支付(ApplePay、SamsungPay)使用率高达94%,银行电子转帳比率高达88%。此外,不论是电子银行转帳、Applypay,还是微信支付,三项栏目相对占比较为稳定。年过半百的内地富翁,对电子支付的平均使用率也超过45%。
不过,儘管整体数字远远落后於内地,香港富翁对电子支付的接受度和使用频率依然较普罗大众高出1倍。普通群众对电子支付的使用率最高的是35岁以下的年轻人,不过也仅为22%,超过50岁的市民,普遍不使用电子支付,电子银行转帳、票据支付比例仅为7%,ApplePay使用率仅为3%、使用微信支付只有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