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我国的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人均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健康消费意识越来越强。我国的瑜伽锻炼人数近十年一直保持着稳定增长。根据研究报告,2009年我国瑜伽锻炼者数量约为400万,此后的每年均保持着90-150万人的增长量,目前我国瑜伽锻炼人数已经达到了千万级别,瑜伽产业规模也随之经历了飞速的增长。
近日,《报告》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瑜伽市场规模将达322.1亿元,增长主要来自瑜伽垂直产品(服装、瑜伽垫、辅具等)等产品。2015-2017年,瑜伽的增长主要来自高速增长的泛人群及核心人群,以及线下瑜伽馆及工作室的课程收入。2018年后瑜伽市场基于核心人群的快速增长而产生的规模增长正在减弱。同时,现阶段线下瑜伽馆与工作室之间以价格竞争为主,客单价的提升有限。
关于产业链,《报告》认为,瑜伽以课程服务(主要来自线下瑜伽馆)为中心,衍生出一条包括教练培训、瑜伽普及、服装辅具以及商业培训在内的产业链。
一、服装及辅具出现较早,但现阶段该产业内企业分布较分散,巨头品牌较空缺,市场尚未进入完全竞争。
二、线上瑜伽APP目前较集中,每日瑜伽用户规模占比最高且成立最早。商业培训类企业多在2012-2015年成立,该类企业多产生于瑜伽爱好者日益增长的需求(社交、课程便宜等),小型瑜伽馆主商业运营知识的渴求以及大中型瑜伽馆会员管理及市场推广类需求。该类企业发展略滞后于整个瑜伽行业,因此现阶段为企业布局期,随着瑜伽认知度的提升,该类市场的进入成本将不断提升。
三、瑜伽教练是瑜伽产业链上特殊的存在。瑜伽教练既为瑜伽服务的深度消费者,也是服务提供者,进而也可能成为瑜伽馆主。因此,专为瑜伽教练提供服务的企业和机构也在不断增长。
关于线下瑜伽馆商业模式,《报告》认为,瑜伽馆营收的80%来自课程服务,用户可以按次或按期购买。其收入水平将由场馆承接量决定。
其中,大中型瑜伽馆主推年卡、季卡、月卡,其年卡费用从6000-30000元不等,利用规模效应维持盈利。中型瑜伽馆其课程安排相对灵活,设置1个大教室进行团课,并设计2个左右的私教小教室,以满足不同人的需求。小型工作室以私教课程为主,构建小而美的商业模式,且主要以优质服务与教练胜出。值得注意的是,城市的水平不同也影响客流量和客单价,例如,三线及以下城市的瑜伽馆,自2016年起大量崛起,虽然场馆规模多较大,但是客流量及客单价大多低于一线城市的水平。
《报告》调研结果显示,中国瑜伽用户的习练频率占中等高水平,每周坚持习练3次以上者占比达65.7%;从单次习练瑜伽的时长来看,84.6%的中瑜伽用户会把习练时长控制在21-60分钟区间,其中习练31-40分钟者占比最多,为32.0%。
从整体来看,接受线上视频瑜伽教学在中国瑜伽用户当中更为普遍。跟随视频练习的用户更多地选择瑜伽类教学应用APP,占比62.4%;其次为网上瑜伽教学视频,占比50.8%;购买光盘/教程的用户较少,仅占19.9%。对于在线下场馆习练瑜伽的用户来说,用户到综合性健身房学习瑜伽课程的较多,占比35.2%;其次才是专业瑜伽馆,规模大小对用户决策影响不大,比例接近;请私教上门授课的用户最少,占比4.5%。
另外,《报告》认为,未来5年内可期待大型连锁机构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