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产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五大幸福产业”的重要内容,是经济新常态下的新动能。本文对这一新阶段体育产业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认为:体育产业新阶段呈现出高速发展、结构优化、主体壮大、跨界融合、资本涌入、亏损严重、人才匮乏等特征,未来体育产业的政策红利将不断释放,产业发展环境不断优化;体育产业发展的内在逻辑逐渐清晰;体育与相关产业的融合态势不断增强;体育新需求、新业态、新模式将不断涌现;科技和金融将为体育产业腾飞插上翅膀。
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产业具有覆盖领域宽、产业链条长、带动作用强、发展潜力大等特点,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对于引导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满足群众多样化的体育需求、提高全民族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在“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等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经济增速逐渐从高速向中高速转变;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破坏性开采的粗放型发展逐步转入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经济增长动力逐渐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服务业发展及创新驱动。作为“五大幸福产业”之一的体育产业也呈现出一些新的阶段特征和新的发展趋势。
体育产业新阶段特征
1. 高速增长
近年来,我国体育产业发展迅速,总体规模不断扩大,有关体育产业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我国体育产业总规模3010.96亿元,增加值982.89亿元,从业人员256.30万人,增加值占当年GDP比重为0.46%;2015年,我国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1.71万亿,增加值5494.40亿元,从业人员414.28万人,增加值占当年GDP的0.81%。2006 年至2015年10年间,我国体育产业增加值的年均名义增长速度达到21.07%,平均增速远远超过GDP的增速。
此外,国家体育总局和国家统计局在2018年全国体育产业发展大会上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国家体育产业总规模为1.9万亿元,增加值为6475 亿元,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0.9%。从名义增长看,总规模比2015年增长了11.1%,增加值增长了17.8%,显示出强劲而稳定的发展态势。
据国家统计局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以来,体育服务业【仅包括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体育业,即体育组织(8810)、体育场馆(8820)、休闲健身活动(8830)、其它体育(8890)】营业收入快速增长,增幅排名位于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等“五大幸福产业”之首,1~9 月份,规模以上体育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169.8亿元,同比增长32.2%。其原因主要是2016年年初,规模以上体育服务业企业受投入加大、中超联赛电视版权费到账、球员转会等因素影响,营业收入大幅上升。
自2014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 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以来,我国体育产业总规模从2014年的1.36万亿增长到2016年的1.9万亿,年均增幅达到18.2%,超过2006年至2013年16%左右的实际平均年增长率,说明《意见》的颁布对我国体育产业发展起到了较明显的促进作用,总规模增长符合预期。
另对照《意见》起草过程中对2025年5万亿目标的测算,只要2013至2020 年体育产业总规模年增长率保持15%左右,2021至2025年年增长率达到10%,体育产业5万亿的目标就能实现,从现有统计数据看,实现2025年我国实现体育产业5万亿的目标可能性非常大。
2. 结构优化
近年来,在我国新兴服务业蓬勃发展,经济结构持续改善的大背景下,我国体育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体育服务业在体育产业中所占比重不断提升。2006年,体育服务业增加值在体育产业中的比重为24.89%,到2015年比重达到49.21%。10年间,我国体育服务业增加值在体育产业中所占比重几乎倍增,提高了24.32个百分点。2016年,体育服务业增加值在体育产业中的比重从2015年的49.2%又提高到55.0%,首次超过我国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51.6%的占比。其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在老百姓体育需求和政策利好的不断刺激下,传统的竞赛表演、健身休闲、体育培训等体育服务业出现爆发性增长;另一方面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体育服务业的外延不断扩展,体育健康、体育旅游、体育传媒、体育信息等新兴服务业迅速崛起,体育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
此外,北京、上海、广州等国际化大都市体育服务业发展水平较高,已经接近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德国、韩国等西方发达国家。
以上海市为例,2016年,上海市主营从事体育服务业的单位数为7236 家,占全部主营从事体育产业单位数的81.21% ;体育服务业增加值为344.10亿元,占整个体育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81.68%。
3.主体壮大
据第一次全国体育产业专项调查资料显示:在所有被调查的体育企业中,2006年主营业务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单位占总数的比例不到20%,反映出我国体育产业的市场主体主要为中小微企业,资产总量偏低,以分散经营为主,组织化、集约化程度不高,整体投入较少。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由体育产业自身的特点决定;二是由体育产业发展所处的阶段决定。经过10多年的发展,尽管总体而言,我国体育市场主体仍以中小企业为主,以上海为例,2016年上海主营体育产业的8910家体育单位中,营业收入超过1000万元的有471家,仅占总数的5.29%。但同时,我们也可以发现,近年来,尤其是2014年国务院46号文件颁布以来,体育产业领域股权投资、并购重组、资产上市等行为越来越多,我国体育产业的市场主体也在不断壮大。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7年底,在境内A股上市的体育概念股有78家,主营体育的上市公司6家,新三板体育类上市公司68家。此外,随着我国体育改革进程的逐步推进,很多省市都纷纷成立了国有体育产业集团公司,例如上海市成立了久事体育产业集团公司,江苏省成立了江苏省体育产业集团、南京市体育产业集团、无锡市体育产业集团、常州体育产业集团等等,政府希望通过这些国资平台,承接并整合体育改革过程中向市场不断释放的国有体育资产,而这些国有体育产业集团通常会拥有优质的体育场馆和体育赛事等资源,往往会成为地方的体育产业航母型企业。
4.跨界融合
融合发展是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体育作为大健康、大休闲的组成部分,是一个具有较强融合性特征的行业,体育与旅游、文化、养老、教育、健康、科技、农业、林业、水利、通航、互联网等产业的跨界融合具有巨大潜力。随着体育产业的纵深发展,体育与其他领域跨界融合现象非常普遍,很多从事房地产、旅游、文化、传媒、互联网等领域的企业纷纷布局体育产业,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7年底,上述领域共有29家境内A股上市公司进入体育产业领域,推动体育跨界融合发展。“体育+旅游”领域,以户外运动为主题的运动休闲主题游不断涌现,运动休闲、运动体验、康体度假、赛事观赏、山野户外、体育节庆和民族民间民俗体育等旅游产品供给逐渐丰富,全国正在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体育旅游目的地,以及一批国家级体育旅游示范项目和体育旅游精品线路;“体育+文化”领域,顺应体育与娱乐的融合趋势,电子竞技、体育传媒、体育影视、体育动漫等体育文化创意产业迅速发展;“体育+互联网”领域,以移动互联网为主体的“体育生活云平台”及体育电商交易平台逐渐形成,线上线下结合的体育商贸新模式逐渐成为新的体育产业增长点;“体育+健康”领域,体育在推进健康关口前移、慢性病干预、健康促进、生活品质提升等方面的作用逐步显现,社会资本开办的康体、运动康复等各类机构迅速增加,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的融合程度不断增强。
5. 资本涌入
自从2014年国务院出台46号文件以来,体育已经成为中国最热门的行业之一。在过去的3年左右时间里,资本的热潮席卷了我国体育产业的各大领域:一是以阿里、万达、苏宁、莱茵体育、当代明诚等为代表的企业巨头或上市公司纷纷布局体育产业。例如,万达集团出资4500万欧元收购西甲马德里竞技足球俱乐部20%的股份、以6.5亿美元并购世界铁人公司100%股权、以10.5亿欧元并购瑞士盈方100%股权;苏宁以5.23亿元收购江苏舜天足球俱乐部、以2.7亿欧元获得国际米兰俱乐部70%的股权、以2450万元获得创冰科技15%股权等等。二是以腾讯、聚力体育、乐视等为代表的公司则不惜重金疯狂购买各类赛事版权。例如,腾讯耗资5亿美元买下2016~2020年NBA中国网络独播权;聚力体育以2.5亿欧元的价格购买了西甲2015~2020西甲联赛中国大陆、台湾地区、澳门地区独家全媒体版权五年的全媒体版权;乐视以1.1亿美元赢得2017~2020年亚足联在中国大陆地区的全媒体版权;体奥动力则在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的支持下,以80亿元的“天价”拿下未来五年中超联赛的媒体版权。三是一批新兴的体育产业基金也陆续成立,投资范围覆盖体育全产业链环节和全周期的企业,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6年底,全国已有超过20家体育产业基金,累计投放金额超过400亿元。
当然随着资本的迅速涌入体育领域,资本投资体育产业“急功近利”现象也不断出现。目前体育企业的发展状况与资本急功近利的投资逻辑存在着客观矛盾,资本市场带着资金和资源进场后,追逐快速实现投入产出效益以获得回报,“拔苗助长”屡见不鲜,体育类企业生存不易。例如,根据足球青训培养规律,通常职业球员的培养需要6~8年的过程,前期投入大、风险高,但培养出的优秀球员在满16周岁之后,通过商业开发,可以获得不菲的回报。未满16岁且未经历赛场历练的球员价值则会大打折扣。但深圳佳兆业集团作为资本方投资进入上海某足球青训俱乐部后,对其青训培养体系不够了解,为了迅速实现变现,要求俱乐部尽快卖出现有球员,并复制扩大其精英球员培养规模,导致其精英青训体系遭受影响,俱乐部与资本分崩离析。
总之,如何围绕重金揽入的核心资源,打造可持续发展的产业链,深度挖掘市场需求和资源价值,对于“热恋”中的资本和体育产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6.亏损严重
与体育产业高速发展、企业营业收入快速增长、资本蜂拥而入相对应的是,现阶段体育企业的利润并未同步增长,反而亏损加大。国家统计局联网直报数据显示,2016年1~9月份,体育行业678家规模以上企业中,有399家企业亏损,占58.8%,亏损总金额42.1亿元,较同期有所扩大,增亏12.1亿元。另据上市公司莱茵体育2016年半年报显示:公司2016年上半年实现体育收入仅为255.35万元,亏损额却超过了800万元。其中,子公司浙江莱茵达电竞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净利润亏损242.55万元;浙江莱茵达足球俱乐部有限公司净利润亏损231.42万元;莱茵达体育场馆管理有限公司净利润亏损175万元;黄山莱茵体育发展有限公司净利润亏损56.93万元;莱茵国际体育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净利润亏损53.42万元。公司参股的浙江黄龙体育投资管理管理有限公司净利润亏损77.65万元。
造成体育企业亏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由于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刚刚起步,大多数企业还处于成长阶段,普遍存在高投入、低产出、变现期限长等特点,例如网球、赛车等相关企业尚处于“赔钱赚吆喝”的阶段,以大幅投入来换取知名度,打开市场;二是市场对于体育产业未来的发展前景乐观,具有良好的发展预期,纷纷投入重金,积极布局,但体育产业的盈利模式尚不清晰,体育消费的支撑还不足;三是以足球、篮球为代表的职业体育俱乐部对引进球员、教练的投入大幅增加。近年来,随着恒大淘宝、江苏苏宁、上海上港等职业足球俱乐部花巨资引进外教、外援取得中超、亚俱杯等比赛好成绩后,球员特别是外籍球员身价不断上涨,转会费不断攀升,造成成本大幅增加。2016年1~9月,体育行业亏损1亿元以上的企业有10家,其中足球俱乐部8家,篮球俱乐部1家。
7.估值泡沫
所谓公司估值是指着眼于上市或非上市公司本身,对其内在价值进行评估的过程,通常来看,公司的内在价值取决于公司的资产及获利能力。而估值泡沫则指因投机交易极度活跃,公司股权或资产的市场价格脱离内在价值大幅上涨,造成表面繁荣的经济现象。近几年来,体育产业的持续爆发增长,是政策红利、消费升级以及资本追捧共振之后的产物。据不完全统计,2016 年体育领域融资金额196 亿元,是2015 年的2 倍、2014 年的8 倍、2013 年的500 倍,各类投资收购并购事件层出不穷,但资本方通常只是想通过买卖牟取利润,对体育企业资产本身的使用和产生赢利的能力不感兴趣。2016 年贵人鸟以27 亿的估值收购净利润0.48 亿元的威尔士,市盈率达到56.8 倍;2016年初净利润0.26 亿元的万国体育估值达到30 亿元,市盈率超过100倍;以路跑APP为主要业务的咕咚体育当前净利润为负值,2017 年投资进入后估值接近25 亿。除此之外,还有各类天价却难以变现的版权,职业俱乐部置重资购买球员,造成不当激励等等。客观来看,在可控范围内的估值泡沫对体育产业发展有一定助推作用,但无序哄抬、过度竞争导致产品溢价、成本增加,将会给体育产业发展带来资源的分配不均、资金投入失效、大量资金沉淀等一系列问题。
造成体育企业估值泡沫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资本流动性过剩。由于近年来,我国货币供应过快增长,再加上经济步入新常态后,传统行业缺乏有利的投资机会,故资本在短时期内纷纷集聚前景广阔的体育产业领域;二是市场可供交易的标的不多。由于我国体育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符合资本投资标准的体育企业并不多,再加之资本投资热情高涨,于是便出现了“水涨船高”的现象;三是以新三板市场为主的资本市场为资本快速变现提供了相应渠道。由于新三板市场对企业盈利能力的要求不高,且青睐未来具有较大增长空间的新兴产业,资本投入体育产业后,具有快速变现的预期,致使泡沫产生。
8.人才匮乏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体育产业的高速增长,与文化、旅游、健康、科技等产业的不断融合,以及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稳步提升,从事体育产业活动的单位数量迅速增加,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从事各类体育产业活动的单位已经超过15万家,其中,2014年以后新成立的体育产业活动单位超过50%以上,随之而来的一个问题就是体育产业人才的匮乏。通过对多家体育企业长期的跟踪和访谈,本文认为,当前体育产业人才匮乏已经成为阻碍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瓶颈之一。从实践来看,目前体育产业人才匮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体育产业人才总量不足。根据相关统计数据预测,2016年我国体育产业从业人员约为450万人,这与蓬勃发展的体育产业实际需求相比仍有巨大差距,主要表现在高层次专业化人才缺乏、体育产业人才区域和行业分布不均匀、体育产业与相关产业的复合型人才缺乏等;二是体育产业人才的质量不高。体育产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主要支撑,建立在新的商业模式、服务方式基础上的服务产业,对人才质量的要求较高,但体育产业高质量人才密度低的状况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实际发展需要,主要表现在体育产业人才队伍的专业化水平不高、整体业务素质不强、开拓创新能力不够、高层次人才老龄化态势严重等。
造成体育产业人才匮乏的原因有很多,但从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体育产业人才队伍建设缺乏相应的政策保障。目前既缺乏扶持体育产业人才队伍建设系统的政策体系,也缺乏现有人才政策的具体落实;二是体育产业人才队伍缺乏合理的建设机制,关于体育产业人才的投入机制、用人机制、人才引进机制和人才激励机制等均不完善;三是体育产业人才公共服务不健全,亟须建立体育产业人才供求状况动态监测制度,构建体育产业人才信息平台,定期开展体育产业人才状况调查工作;四是体育产业人才培养体系不完善,目前高等院校培养体育产业人才的方法和体系已经难以满足体育企业对复合型、实践型和创新型体育产业人才的需要,亟须建立产学研协同培养体育产业人才的机制。
体育产业的发展趋势
1.政策红利不断释放,产业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尤其是体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体育赛事、体育场馆、明星运动员等体育资源将逐步进入市场。此外,伴随着政府的“放管服”改革,与体育产业发展息息相关的空域、水域等资源将逐步放开,安保、媒体等服务的市场化、社会化进程将不断加速,这将有力地促进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未来一段时间,体育产业政策将逐渐从目前的注重政策制定逐渐向抓政策制定和政策落实双管齐下转变。
一方面将继续从推进政府“放管服”改革、促进体育资源市场化配置、发展运动项目产业、推动“体育+”和“+体育”发展、吸引社会投资、壮大市场主体等方面出台相关政策。例如进一步推动有条件的运动项目出台产业发展规划,通过制定政策进一步促进体育与文化、健康、科技等融合发展以及不断加强对体育市场的监管等等。另一方面,将更加注重对现有政策文件的落实,通过出台更加具体和务实的政策举措进一步推动体育产业发展,例如落实现有税费价格、规划布局与土地、人才培养与就业等优惠政策,建设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打造体育旅游综合体,建设体育产业园区,加强体育产业标准化建设,构建各类体育产业发展平台等等。
总而言之,体育产业在财政、税收、土地、就业、信息化和标准化建设等方面的政策将更加灵活具体、政策的可操作性将逐步增强,产业发展环境将明显优化,体育市场活力将不断激活,作为朝阳产业、绿色产业、幸福产业的体育服务业将迎来巨大的发展空间。
2.体育产业发展的内在逻辑逐渐清晰
随着体育产业逐步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社会力量投资体育产业的热情将空前高涨。
一是体育消费的不断扩大是体育产业快速发展的基石。如何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丰富产品供给,培育体育消费,促进消费升级将成为重点。
二是运动项目产业是体育产业的本质。国际经验表明,围绕运动项目所形成的产业链条是最具有活力和生命力的,它是体育产业的本质和核心内容,几乎所有体育产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都有其特色的运动项目产业。随着我国行业协会改革的不断深入,足球、篮球、冰雪、山地户外、水上、航空等运动项目将得到快速发展。
三是体育赛事引领体育产业发展。长期以来,以体育赛事为核心产品的竞赛表演业一直是发达国家体育产业的龙头,引领和带动了其他业态的发展。
可以预见未来数年,我国体育赛事在引领体育产业发展中将表现为以下几个特点:第一,职业体育联赛和群众性体育赛事将取得大发展。第二,体育赛事的市场化、商业化程度将逐步提升,成为竞赛表演业发展的关键驱动力。第三,体育赛事的举办不仅将有效带动健身休闲、中介、培训等业态的发展,还与旅游、新闻出版、互联网、住宿、餐饮和交通运输等产业有广泛的关联性。
3.体育与相关产业的融合态势不断增强
体育作为大健康、大休闲的组成部分,是一个具有较强融合性特征的行业,体育与文化、养老、教育、健康、农业、林业、水利、通航等产业的融合发展是未来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拓展体育产业业态,转变产业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具有巨大发展潜力。未来一段时间,“体育+旅游”、“体育+健康”的发展空间最大。
体育旅游领域,以户外运动为主题的运动休闲主题游将不断涌现,运动休闲、运动体验、康体度假、赛事观赏、山野户外、体育节庆和民族民间民俗体育等旅游产品供给将逐渐丰富,我国将逐渐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体育旅游目的地,以及一批国家级体育旅游示范项目和体育旅游精品线路。体育健康领域,体育在推进健康关口前移、慢性病干预、健康促进、生活品质提升等方面的作用将逐步显现,社会资本开办的康体、运动康复等各类机构迅速增加,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的融合程度不断增强。
4.体育新需求、新业态、新模式将不断涌现
当前,在全球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和新产业革命融合对接的背景下,以市场为导向的,以技术、应用和模式创新为内核并相互融合的新型经济形态将不断取得发展,并助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能级提升。体育产业作为近期才取得快速发展的新兴产业门类,尽管发展基础较为薄弱,但其后发优势也较为明显。
未来一段时间,随着我国休闲时代的到来,广大老百姓多元化、多样性的体育消费需求将被激发,再加之我国体育领域创新创业的不断深入,以及“互联网+”战略的逐步实施,体育产业领域将不断发现新需求、创造新需求,以此为基础,体育产业的新业态、新模式将空前发展,为体育产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空间。
5.科技和金融将为体育产业腾飞插上翅膀
当今时代,科技和金融在助推产业发展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体育产业在遵循客观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也离不开科技和金融的大力支持。在科技方面,互联网+、物联网、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机器人、无人机等现代科技成果和信息技术向体育产业领域的转移与应用,将加快推进体育产业在内容、形式、方式和手段等方面的创新。在金融方面,股权投资、债券投资、融资租赁、众筹、保险等金融工具和产品将不断被应用在体育领域,针对大众健身、体育赛事、体育场馆、户外运动、职业俱乐部、运动员等体育金融业务不断创新,成为我国体育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助推器。
结语
体育产业是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的新动能,在新时代国民经济发展和体育强国建设中的作用和价值越来越凸显。总体而言,我国体育产业面临着千载难逢的重大发展机遇期,未来发展空间巨大。新时代的中国体育产业只要能够客观认识新阶段的产业特征,充分把握未来产业发展趋势,就一定能够开拓新局面,开创新伟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