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投资合作 » 投资指南 »

军民融合逐渐提速 打通发展快车道需跨过三道坎

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说,军民融合都是一个关系着国防工业和国民经济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问题。

而在我国,经过多年努力,已基本形成门类齐全、配套完整的国防科技工业体系,具备了相当规模和较高水平的科研开发和研制生产能力,甚至在有些领域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成为推进经济发展的一支中坚力量。

同时,军民融合也成为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当前,我国经济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军民融合将持续发挥在刺激经济增长、促进产业转型、增加就业岗位和引导科技创新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最大限度地释放内生动能。

军民融合互补催生发展新动能

最近几年,军民融合逐渐提速,部分发展红利开始释放,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

国产微处理器飞腾CPU技术不断完善,广泛应用于高性能计算机、各类移动终端和工业装备控制系统;自主可控操作系统“麒麟操作系统”,在党政办公系统,以及金融、石化、航空等重点领域已有一些应用;北斗民用短消息服务系统建成后,可用于生命救援、抗震救灾、远洋渔业等应急通信领域。

在天津开发区调研时记者了解到,深之蓝海洋设备科技有限公司可谓“民参军”典范。公司总经理魏建仓说,深之蓝作为国内首家专业从事水下机器人研发的民营企业,掌握了水下机器人的核心技术。“我们研发的水下小型运动平台,比如水下滑翔机、缆控水下机器人等,在海底测绘、海洋观测、环境勘探等军工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潜能。”

“有的时候,军品相比民品,在品质、技术上具有优势。”从事模拟严苛环境下试验与检测服务的天津航天瑞莱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邱杰认为。同样位于天津开发区的航天瑞莱公司是军品民用的典范,它隶属于中国航天集团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第七〇二研究所。

邱杰说,在国家大力倡导军民融合的背景下,航天级别的检测服务如今应用到了民用领域。航天瑞莱将曾用于长五、长七火箭的全箭模态试验测试技术应用于通信、高铁、地铁等民品领域,模拟高温、高湿、严寒等极端恶劣条件,测试关键零部件可靠性,使产品缺陷提前暴露。由于技术可靠性强,公司几年间营收增长近20倍。

目前,一批技术实力过硬的民企积极投身“民参军”。与此同时,军民资源共享也取得突破。3000多项国防科技工业的重大试验设备和设施向社会公布,同时开放了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和一批国防特色学科实验室。

军队和政府部门都开通了军民融合信息共享的网络和平台,军地联合举办了多次军民融合的高技术成果展,工信部和国防科工局已连续两次举办军民两用技术创新应用大赛。军民技术、产品双向互动和对接的渠道初步建立起来了。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