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投资合作 » 投资指南 »

印度手机市场已然进入增长瓶颈期 呈现红海特征

在印度这片手机红海市场,厂商们都在奋力谋取更多市场份额。

近日,富士康与印度马哈拉托特拉邦签订建厂协议,将在贾瓦哈拉尔·尼赫鲁港务局的经济特区内建厂,已竞拍下45英亩土地。富士康方面表示,还另需200英亩土地。

上周,三星也宣布,在印度的新工厂建成,并称这为三星在全球最大的手机制造工厂。

中国主流手机厂商虽近两年已陆续在印度建厂,但如今看来,在印度市场份额的争夺仍在激烈进行中。

今年初,小米还号召供应商共同前往印度投资设厂,并在富士康等合作伙伴协助下在印度生产印刷电路板。

这一方面是印度相关税收政策刺激的产物,但另一方面,也显示出国产手机品牌全球化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

从趋势而言,印度手机市场在发展进程上与中国有所相似,即普遍进入成长瓶颈期,时间也几乎同步地从去年下半年开启。但印度市场的特点在于,更加看重性价比,因此中国厂商在印度的市场份额呈现出与中国截然不同的表现。

想要在印度手机红海谋求更大的市场份额,不仅要求手机生产成本更具优势,也要求厂商们在当地的多元业务线、渠道、研发等各项优势同步在线。

印度建厂潮

据报道,印度当地政府对富士康进驻十分重视,希望将该工厂定位为出口基地,他们曾要求富士康,未来该生产基地51%的产品用于出口,而富士康已取得税收优惠。

三星的建厂举动也颇受关注,印度总理莫迪和韩国总统文在寅出席了三星印度工厂7月9日的工厂竣工仪式。据报道,新建成的工厂占地面积32英亩,将帮助三星在当地的手机产量从每年6800万部提升至每年1.2亿部。

此前华为、OPPO、vivo、小米、传音、酷派、联想等厂商已陆续在当地建厂。另据记者了解,今年下半年,OPPO还将在印度再设立一家工厂。

今年设厂潮的重新兴起,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即印度当地对关税的抬高。

counterpoint研究总监闫占孟向记者介绍,去年开始,印度为推进本国制造业发展,促进印度在全球手机制造环节中从单纯组装升级到参与制造,面向消费电子行业实施了严格的进口税率。从印度之外国家进口手机整机乃至部分电子元器件,进口关税由之前的10%提升至15%。

印度政府明确鼓励更多包括中国在内的国外厂商,前往印度建厂,进行本土制造和组装。同时,从印度销向世界尤其是东南亚国家的电子元器件或手机,关税也相对较低。

这加速了手机厂商在印度设厂的趋势,却也为当地市场的重新排序,乃至在全球市场的策略性变化带来更多可能性。

“可以理解为布局未来,也布局现在。”第一手机界研究院院长孙燕飙向记者表示,三星此举跟诺基亚和摩托罗拉1995年在中国设厂的形势很相像,即同时受到在当地发展和政策推动影响。

而单从三星加大在印度布局而言,意味着三星希冀在中国市场失利的情况下,在其他市场占据更多优势。

据第一手机界研究院统计,2018年6月,印度线上市场功能机品牌销量排名中,三星独占鳌头。孙燕飙解释道,在印度手机市场,智能机和功能机的占比为4:6,功能机居多,但如今无论是荣耀、OPPO、vivo还是小米,在功能机方面均未有布局。这都可视为是三星在印度市场的份额优势所在。

“我们从供应链了解到,印度功能机市场空间极大,但因为大家都没有充分的信心,所以也不敢重兵压阵。比如小米有做功能机的想法,但至今也没成行。”

对富士康而言,其一方面为包括苹果和小米在内的品牌手机提供代工业务,另一方面也有自己的产品需要推进。据孙燕飙介绍,富士康的两个自有品牌爱可视(ARCHOS)和夏普,在印度市场都有一定销量。

据counterpoint统计,目前已有125个手机品牌进行了印度本地制造,其中77%的工厂是印度公司持有,14%工厂为中国OEM持有,45%是代工厂(如富士康)。区域分布而言,30%的工厂在西部Noida地区。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