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投资合作 » 投资指南 »

全球制造业产业转移呈现出新趋势和新动向

新一轮科技革命以来,世界制造业格局发生深刻变化,全球制造业产业转移呈现出新趋势和新动向。制造业转移不再仅仅局限于劳动力、土地、能源等低成本优势,而是更加侧重于消费市场、技术体系、营商环境以及创新生态等高端要素。这对我国“世界工厂”地位形成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准确把握全球制造业转移趋势和动因,及时调整我国制造业发展方向和策略,对我国制造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全球制造业转移呈现五大新趋势

(一)以智能制造为导向向发达国家转移

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兴起引燃了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以智能制造为特征的新型生产模式不断涌现,极大地优化了劳动力、资本、信息、知识等生产要素的配置,提高了生产及管理效率,颠覆了传统制造业更多倾向成本洼地的布局理念,企业选址更多地关注智能化的技术设备、先进的管理水平、一流的信息基础设施等综合水平。例如富士康在美国威斯康辛州投资建设了一座全自动化制造工厂,打造从面板、模组到电视组装的一条龙生产线;苏州天源公司拟投资2000万美元在美国阿肯色州小石城设立智能化服装制造厂,安装21条全自动化T恤生产线,每天将为adidas生产80万件T恤,每件T恤的人力成本低至0.33美元。

(二)以“按需生产”为导向开展全球化布局

按需生产(point-of-demand model)是指根据消费者的实际需求进行生产经营的模式。与传统的先科研、后试验、再批量生产、最后投放市场的方式不同,按需生产是消费者直接将消费信息通过互联网传达给生产企业,企业按消费者的意见设计生产个性化定制的商品,再送到消费者手中。按需生产模式对企业的灵活应变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工厂规模越来越小,交货周期缩至最短,库存成本大幅降低,供应链管理效率显著提升,企业与客户的距离无限拉近。例如,美国公司Local Mot or s就采用了这种生产模式,该公司的业务主要是使用3D打印设备生产一款名为Ol l i的无人驾驶班车,其在客户所在地建立微型工厂,根据当地客户的喜好与要求生产定制化产品。

(三)以“下一岸外包”为导向向潜在市场转移

“下一岸外包”(next-shor ing)即靠近需求、靠近创新,建立多元、灵活的生产地组合,构建丰富的创新网络和极强的技术资源。“下一岸外包”不是将制造活动简单地从一处转移至另一处,而是在任何地方都能为制造环境变化所需而做好准备。比如印度是苹果产品销售增长最快的市场之一,2016年一季度,苹果在印度的销售额涨幅高达56%。2016年8月,苹果和IBM在印度班加罗尔建立了一个名为“Mobil e First f or iOS Gar age”的全球开发中心,意图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印度市场。富士康也推出印度计划,拟在2020年之前在印度建设10—12座工厂,用以继续维护与苹果合作的机会等,预计将创造100万个就业岗位。

(四)以“现地市场”为导向向消费地转移

现地化是日资企业提出的一个理念,目的是让日资企业在中国(海外)扎根,融入当地文化、社会,培养当地的管理人员,由现地管理人员来管理工厂。目前这一理念已经在全球得到广泛使用。以汽车行业为例,当前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这吸引了海外汽车厂家纷纷来华布局电池动力汽车。如,福特汽车公司与中国公司众泰达成合资协议,投资50亿元组建众泰福特汽车有限公司,专门负责在中国生产销售电动汽车;戴姆勒与北汽共同投资50亿元在北京奔驰建立纯电动车生产基地及动力电池工厂,生产梅赛德斯-奔驰品牌的纯电动车产品;通用、大众等汽车厂商也都已经宣布或正在进行类似的合作计划。

(五)以知识产权保护为导向向营商环境高地转移

高技术类的跨国公司对生产地的营商环境特别是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完善与否十分敏感。特别是随着近些年基于知识产权的经济纠纷的不断加剧,知识产权保护状况成为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重要因素。许多高技术企业为了避免关键核心技术的泄露和复制,选择将新产品的制造转移至有相对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国家或地区。比如新加坡具有比较完备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在《2016年营商环境报告》中排名第一。目前,全球15家顶尖半导体公司中有9家位于新加坡,并聚焦30家集成电路设计公司,拥有全球排名前三的晶圆代工厂及排名前五的半导体组装机测试代工厂,全球排名前五的电子制造服务供应商中有4家在新加坡,全球1/10的晶片及40%的硬盘产品源于新加坡。

对我国的启示

(一)发挥成本优势,吸引成本敏感型产业转移

与世界许多国家相比,我国在综合成本方面仍然具有一定的优势,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在土地、能源、劳动力成本方面优势比较明显,同时随着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等战略的实施,促进中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管理水平、人才素质不断提高,制造业综合成本相对我国东部地区和发达国家仍具有显著优势。要充分发挥这一先天条件,积极吸引纺织服装、食品加工、能源等劳动密集型、成本敏感型产业转移。

(二)突出市场优势,吸引市场导向型产业转移

我国拥有13亿级的人口数量,是世界最大的消费市场。同时,随着我国近年来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将进一步释放内需潜力、提高消费需求。此外,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性也形成了消费层次的多样化。巨大的市场优势为制造业产品供应和升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我国要强化这一优势,积极吸引智能汽车、消费电子等终端消费品和新能源等市场导向型产业转移和布局。

(三)巩固供应链优势,以集群为磁场吸引产业转移

当前产业转移的一个突出特点是由过去单个的、孤立的、分散的产业转移变为集中地、整合的、抱团式转移。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形成了健全的产业体系,拥有齐全的产品门类,配套了完善的产业基础设施,培育了一大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产业集群,形成了许多国家难以匹敌的“供应链”优势,成为吸引产业转移的新磁力。要继续巩固这一优势,依托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高铁等优势产业集群,吸引行业主导企业和核心配套企业转移。

(四)挖掘创新潜力,吸引产业高价值环节转移

创新水平是推动制造业迁移的重要动力。从历史上看,英、美、日等发达国家无不是通过技术革命成为世界制造业的中心。当前,我国科技发展水平从以跟踪为主步入跟跑、并跑和领跑并存的阶段,并且拥有规模庞大的高素质人才,创新创业环境日益完善,创新潜力无可比拟。要进一步激发创新活力,完善激励创新的产权制度、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等,打造全球创新高地,吸引研发设计、品牌运营、营销服务等价值链高端环节转移。

(五)借力智能制造,抢滩新业态、新模式阵地

智能制造以消费者为中心,不断响应市场需求变化,综合了技术创新、管理方式创新、组织结构创新等各个方面,形成了一种全新的经济活动模式,颠覆了以往的经济布局理念,世界各国站到了统一的起跑线上。我国要抓住这一历史机遇,结合我国广大的消费市场和多样化的消费需求,积极抢滩大批量个性化定制、异地协同制造、第三方大数据服务、工业电子商务等新业态、新模式,占领未来产业制高点,吸引全球企业投资和布局。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