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伦德拉•莫迪(Narendra Modi)在印度的大选中取得压倒性胜利的一个主要原因,也是最不易被察觉的一个原因是:印度的城市化水平要比其自认的高得多。
虽然印度还沉浸在乡愁中,认为自己是一个“大体上生活在乡村里”的国家,但根据官方统计,印度城市人口已超过30%。而且即使官方统计也大大低估了真实数字。如果界定印度“城市”的依据是人口密度,再将那些生活面貌已因公路、互联网、卫星电视和非农工作机会而发生彻底变化的前“乡村居民”包含在内,那么70%左右的印度公民正过着某种类似于“城市生活”的日子。
就连官方统计也很惊人。1951年时,印度人口过10万的城市只有41个,过100万的城市只有5个。那时,3.6亿印度人基本分布在56万个村庄里。现在印度人口过100万的城市(或者用人口学家的术语“城市群”)至少有53个,而人口过1000万的城市有3个。到2031年,孟买、新德里、加尔各答、金奈、班加罗尔和海得拉巴这6座城市的人口规模都将在1000万到3000万之间。现如今,像科泽科德、维杰亚瓦达和詹谢普尔这类听来陌生的城市也加入到费城、巴塞罗那这类百万人口城市之列。印度现有人口13亿,预计到2050年达到16亿的峰值。
印度要比其承认的更城市化,这一点具有重大意义,尤其对商业来说,如果能把握住新欲望阶层的物质需求(从化妆品到汽车),就有机会赚大把的钱。正确的管理,加上适当的立法,这个国家的“城市可以成为减少贫困的引擎”——用印度人居环境学院(Indian Institute for Human Settlements)的话来说。中国等国家也已发现,城市化发展可以在生产力增长和财富创造方面带来奇迹。印度前53个大城市的人口总和仅占全国人口13.3%,土地仅占国土总面积0.2%,却创造了近三分之一的国民产出。印度前一百个大城市的产值占国民产出的43%。
莫迪能当上印度总理,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印度国内的新城市居民阶层。他现在正在投入到自己的使命中——让印度的城市发挥越来越重要作用。世界各地的生产商和贸易商也都看到了这一重要发展机遇,越来越多的企业正把发展的目光投到了印度这片热土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