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会展经济 » 会展资讯 » 正文

非遗博览园将上新两个展览,2000余件非遗传承人代表性作品参展

发布日期:2022-06-10  浏览次数:151

6月9日,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李琳做客四川省人民政府网站在线访谈栏目,提及位于成都市青羊区光华大道的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以下简称四川非遗馆)内,有两个非遗展览不日将面向公众开放。

四川非遗馆是我国首个省级非遗保护研究和展览展示、体验教学等专业场馆非遗馆。馆内展陈内容和展品包括非遗十大类别和各级代表性传承人代表作品、藏品上万余件,已构成生产生活各领域独具特色的展藏品体系和代表性传承人活态展演队伍。

在之后的时间里,两个全新展览:“天府根脉—四川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展”和“四川省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将于近期面向公众开放。

杨华珍团队制作藏族编织、挑花刺绣工艺作品

2000余件非遗传承人代表性作品参展

非遗传承人现场讲述传承故事

“天府根脉-四川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展”分为千年千技、守正创新和非遗生活三个单元,采用“活态展演+静态展览”的方式,不仅从非遗十个类别全面呈现四川非遗的资源,以及近年来在传承和创新转换上的实践成果。同时也将展示巴蜀人民自古以来的生活方式、行为规范、价值取向、审美形式,展示四川人民的勤劳和智慧,体现非遗的当代价值。

本次展览精选来自来自21个市(州)近150个非遗代表性名录项目,2000余件非遗传承人代表性作品参展。作品中不乏四川省内国家级和省级非遗代表性名录项目精品,如:成都漆艺“和平世界——仿大明款剔红荷塘雅趣图翘头案”,蜀派古琴现世流传最多的“仲尼式”古琴珍品等,带您领略非遗绝技惊艳天下的传奇技艺。

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代表性“藏族编织、挑花刺绣工艺”“竹编(渠县刘氏竹编)”代表性传承人杨华珍、刘嘉讲述非遗与时尚和现代生活的完美结合。此外,来自藏羌彝等少数民族的传统音乐、传统舞蹈的服饰、乐器等带您领略不一样的民族风情。同时,老一辈传承人和新生代传承人将来到展览现场为公众讲述。

杨华珍团队制作藏族编织、挑花刺绣工艺作品

非遗之美与现代设计艺术完美融合

“四川非遗词典”即将推出

“四川省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的具体举措。展览将展出国家、省、州、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466项,1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2个省级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共10个类别的相关内容。展示藏、羌、回、汉各族人民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载体共同孕育的大奉献、大一统、大和美的文化精神,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故事和悠然生活,以及对未来发展美好期待。

本次展览将全面展示四川省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名册)的7个项目、153个国家级非遗名录项目,611项省级非遗名录项目,以及部分市州级代表性项目,线上线下预计展示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总数将达到1000余项(人)。展览将非遗之美与现代设计艺术完美融合,充分运用新技术手段增强感染力度,让观众全身心体会到非遗的魅力和各地文化的交融。展览增加视听、互动、体验、购买等方式方法,吸引观众听音乐、听故事、学舞蹈、品非遗,与所展项目互动交流、沉浸式体验,领略非遗的智慧和魅力,达到寓学于趣的目的。公众欣赏非遗精品的同时,还可扫码上网进店直接下单,实现不仅“看得见”、“学得到”,还能“带得走”。

展览将会首次推出“四川非遗词典”,充分展示每个非遗项目的知识体系、历史渊源、传承故事、技艺特点等,体现非遗展览的普及性、可看性和知识性。非遗词典对非遗项目和传承人的历史渊源、特征特点、价值用途、传承谱系、突出成就、代表作品进行了全面系统梳理,以图片、文字展板和展品展签形式让观者全面直观了解每个项目和传承人,实现知识与实物结合,增加观众对非遗项目的直观了解。

展览还将开发语音介绍小程序,公众扫码获取语音讲解,在展厅内设置自助导览服务驿站,聘请专业讲解团队,招募非遗讲解志愿者,提供现场人工讲解服务,用多种方式讲好非遗故事。

发布于:四川省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