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丝路
9月25日下午,2023全球滨海论坛会议“滨海生态系统保护修复”主题论坛在江苏盐城召开,来自全球各地的多位专家发言表示,滨海这一具有独特价值的生态系统正面临着严峻挑战,亟需全球携手共同行动,加强滨海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
图为论坛现场
滨海湿地作为海陆之间的过渡带,具有很高的生产力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是重要的浅海生态系统,也是近海中主要的蓝碳碳库。然而,受到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影响,滨海湿地生态遭到了严重的破坏。随着生态文明思想深入人心,滨海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坚持保护优先、加强统筹规划、强化基础工作、实施重大行动、重视蓝碳工作,加强滨海湿地保护修复,滨海湿地生态状况得到改善,生物多样性日益丰富。
图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研究员苏纪兰
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研究员苏纪兰作《基于生态系统的滨海湿地治理(以滩涂为例)》的专题报告。他说,滩涂具有净化水质、鱼类栖息地、埋藏蓝碳、候鸟迁徙地等多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而在我国四类滨海湿地的面积中,近四分之三为滩涂,因此保护滩涂是维护滨海生态的重要抓手。
盐城滩涂总面积达683万亩,拥有亚洲最大的沿海淤泥质潮间带湿地,滨海湿地面积约占江苏省的57%、全国的10%。近年来,盐城坚定不移实施“生态立市”战略,以条子泥、射阳滩涂湿地等区域为治理重点,停止围垦沿海滩涂,积极实施湖荡湿地保护工程,修复湿地生态。2019年7月,盐城黄淮海湿地作为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一处滨海湿地世界自然遗址。2022年6月,盐城获评入选“国际湿地城市”,再次获得绿色生态的“金字招牌”。
图为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司司长王磊
目前,全球滨海生态的保护和修复工作仍旧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如滨海滩涂湿地的开发和利用不均衡、社会资金参与度低、局部地区滨海湿地生态退化等。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司司长王磊表示,希望本次论坛的举办,可以扩大在滨海生态保护修复理念和实践方面的共识,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携手开启滨海地区绿色发展新篇章,共同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滨海画卷。
图为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全球自然保护地负责人詹姆斯·哈德卡斯尔
滨海生态系统是比较脆弱的生态敏感区,要坚持原真性、完整性、系统性保护,必须凝聚全球共识、汇集全球智慧、强化全球治理。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全球自然保护地负责人詹姆斯·哈德卡斯尔表示,作为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的一员,我们会注重研究每一个成员国家的自然保护情况,同时将优先协调全球的各种政策和行动,把在滨海生态系统保护方面的承诺变成现实。(朱成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