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丝路

高原青山之间,热光、清风、绿水化澎湃电能,泽润三秦大地;路路银线漫织,发电、配电、输送成累累硕果,赋能经济建设。2024年度,国网陕西电力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加力推进电力输送通道建设,积极参与全国电网动态平衡。
汇集风光之力 储能山水之间
陕北高原风光富集,特别是地处毛乌素沙漠边缘的榆林市,天然适宜电网新能源项目建设。国网榆林供电公司按照榆林地区“750千伏电网全面提升、330千伏电网加速布点、110千伏电网融合优化”的电网建设思路,结合新能源装机占比提高等因素,适度超前规划电网设施建设,做好重点项目及新能源项目的跟踪和接入服务。2024年11月1日,榆林地区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到2011.325万千瓦,新能源装机同比2020年增长176%。
在新能源大规模开发的情况下,风电、光伏发电的波动性和随机性给电网的稳定运行带来了挑战。如何削峰填谷?
兼具源、荷、储特性,运行方式灵活,负荷调节迅速,具备同步电压支撑、同步惯量支撑等独特优势的抽水蓄能电站给出了答案。
2024年12月10日,汉江之滨,陕西佛坪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开工,预计项目投产后年发电量14.36亿千瓦时,将承担电力系统调峰、填谷、储能、调频、调相和备用等功能的角色,该项目每年可促进消纳陕西富余风电、光伏发电量约10亿千瓦时。
2024年12月12日,陕西镇安抽水蓄能电站4号机组投产发电,标志着陕西首座抽蓄电站全面建成投用。目前,陕西省新能源装机突破5000万千瓦,国网陕西电力正加快开展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织密供能电网 数字配电护航
1972年6月,陕西第一座330千伏变电站——330千伏汤峪变电站投入运行。2024年11月18日,榆林南330千伏变电站1、2号主变顺利带电,各项参数指标合格,标志着陕西省内第100座330千伏变电站建成投运。
近年来,陕西电网进入主网大建设、配网大提升的新阶段,重点推进750千伏输变电工程和新能源发展。同时密切配合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新能源送出的需求,持续增强330千伏网架结构,高效能新建330千伏变电站。2024年,陕西电网建成投运的330千伏变电站有西安高工三、西安龙首、榆林文昌、西咸泾河、铜川薛家寨等多项工程。
与此同时,为保障电力供应送得快、送的稳、送的好,国网陕西电力大力推动数字化配电进程。2024年12月13日,铜川市宜君县花溪谷景区光储充直流一体化项目建成并投入运行。项目实施后,预计年发电量可达104万千瓦时,可实现节约标煤0.93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59万吨,同时能够通过储能系统解决新能源发电的波动问题,确保电力稳定供应。
在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国网陕西电力建成动态“电网一张图”、发布数字化推广应用场景、重点研发场景、安装智能融合终端……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
建设外送渠道 助力全网平衡
与煤炭、油气等能源方便远距离运输不同,水、风、光等资源只能就近转化为电能,再通过电网送到负荷中心,推动跨省跨区输电通道建设尤为重要。
横山站是榆横-潍坊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电工程的起始站,也是陕北电力外送的重要通道,有力地将陕北地区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截至2024年8月31日,横山站向华北地区累计送出电量1000亿千瓦时。
2024年11月25日,在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哈密—重庆±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工程陕西段成功实现了对嘉陵江及宝成铁路的顺利跨越。嘉陵江上的输电导线,在牵引绳的牵引作用下,经由放线滑车缓缓铺展而出,经过三个多小时的展放作业,哈密-重庆±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陕西段输电导线顺利通过最后一基铁塔到达终点。
2024年,在国家电网公司的整体安排和支持下,国网陕西电力持续推进电网建设。随着陇东-山东±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陕西段)全线贯通,宁夏至湖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陕西段)、陕北—安徽±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陕西段)等工程加快建设推进。在特高压电网快速发展推动下,陕西电力平衡由“省内平衡为主”的模式,发展到“以省内平衡为基础、积极参与全网统一平衡”的新模式。
微光刹那,造炬成芒。陕西电网从以110千伏为主体的电网,发展到以750千伏为骨干,330千伏为支撑,特高压直流、特高压交流对外联络的大电网,有力支撑了“西电东送、北电南供”的电网发展格局,满足了资源优化配置和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基本实现了陕西电力发展由势转能,更好为陕西省高质量发展加力赋能。(薛娟 曹宇 韩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