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商协会 » 经贸信息 » 正文

我国参与国际循环传统模式面临大考

发布日期:2021-01-04  浏览次数:109

“随着我国发展水平的提升和经济总量的增大,我国传统的曾经十分有效且作出巨大贡献的参与国际大循环的模式将会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和越来越大的压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军扩日前在国家发展论坛第五届年会上提出警示。他说,发展阶段变化也使我国形成了巨大而独特的内部发展优势和潜力,为应对挑战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同时也需要我国加大力度充分发挥潜力。

张军扩表示,伴随改革开放的进程,我国逐步形成了参与国际大循环的基本模式。此模式有两个基本特点,从供给侧来讲,是不断通过对国外先进技术引进、消化、吸收提升自身技术水平,并基于国外技术、设备和产品的可获得性建立我国的产业体系。从需求侧来看,我国企业凭借优越的要素组合优势和独特的制度环境优势,在不断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也不断降低成本,中国产品的出口竞争力持续提高,在世界市场上的份额也日益扩大。

“上述参与国际大循环的模式,适应了当时国内国际的发展条件和环境,对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进步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随着我国发展水平的提升和发展阶段的变化,我们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大。”张军扩表示,一方面,传统的技术进步和对外合作方式面临调整的压力。过去,我国技术水平与先进技术的差距比较大,对国外技术的引进、消化和吸收不会与发达国家的产品形成竞争关系,而是形成上下游的利益共同体关系。但是,当我国的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显著提升,尤其是有些方面处在比较领先位置时,不少产品开始形成与发达国家产品竞争关系,矛盾和摩擦便随之而来。另一方面,我国出口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出口份额的增加必然伴随着国际竞争格局的调整和变化,国家间一些产业和企业竞争力此消彼涨,甚至一些产业和企业会在竞争中萎缩,或者被市场淘汰。这种情况在我国发展的早期阶段影响不明显,但当我国达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量,并仍然以相对比较快的速度持续增长时,我国面临的国际压力就会越来越大,矛盾和冲突也就会越来越多。

但我国发展水平提升和发展阶段的变化也形成了新的发展优势和潜力,从而为克服挑战、保持经济持续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张军扩表示,我国具有诸多独特的要素供给和组合优势。比如,从劳动力要素供给来讲,我国的劳动力资源不仅数量庞大,而且类型多元,既有海量的普通劳动者,也有数量庞大的高素质劳动者,并且性价比较高,有利于形成较为完备的产业体系,并且在不同产业层次上形成竞争优势。

目前,我国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全部工业门类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666个工业小类的国家。今年1—9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其中三季度增长5.8%,呈逐季回升态势。

“我国门类齐全的制造业体系和生产能力使得我国具有独特的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的韧性和支撑技术和产业创新转化的能力。”张军扩提及一家企业在疫情初期转产生产口罩的例子。十天造出口罩机,并迅速量产,39天实现96台设备投入生产,到4月初就达到日产1500万件的生产能力,现在基本稳定日产3500万件。在他看来,上述企业能够如此快速的对市场需求做出反应,既是基于其内部所积累的能力和优势,也与我国整体的产业配套能力密切相关。

“从长期发展看,我国必须加大在关键核心技术方面自主创新和核心攻关的问题,着力解决核心技术、核心设备、关键零部件受制于人的情况。”张军扩表示,但也必须明确自主创新和集中攻关不等于关起门来搞创新,而是以我国为主的充分吸收和利用国际资源的开放创新,是在充分发挥我国基础和优势的前提之下,在若干重要的关键核心技术方面取得优势。

(来源:中国贸易新闻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