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如前所述,现代柴油机节能和降低排放的关键是提高喷油压力,而提高分配泵泵端压力基本的一条是提高凸轮和滚轮之间的承载能力,防止两者之间的磨损。除了润滑、提高表面加工质量、采用特殊的表面热处理技术之外,从产品设计角度考虑,如何能在材料接触应力许可的条件下提高泵端压力 采用内凸轮供油方案就是其中之一。
由上述公式可知,内凸轮采用的凹圆弧的曲率半径大小对承载能力的影响较大,而外凸轮采用的凸圆弧的曲率半径大小对承载能力的影响相对较小。分配泵采用内凸轮,供油段可采用曲率半径很小的凹圆弧供油,只要R2> R1即可。当内凸轮凹圆弧半径选取适当值时,可以使内凸轮的承载能力超过外凸轮的承载能力。同时,较小的凹圆弧可以提高分配泵的供油速率。
其次,采用内凸轮的分配泵,油泵供油压力全部由高强度合金钢制造的内凸轮环承受,分配泵泵体不再直接承受供油压力。而直列泵和VE分配泵,则油泵供油压力全部传递到泵体上,对泵体的结构强度和刚度要求较高。
采用内凸轮供油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能用多个柱塞供油,可以用两个或四个柱塞同时供油,RS电控分配泵多可用五个柱塞同时供油(六缸)。这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提高供油速率,另一方面可以增加每个行程的供油量,提高了油泵的工作能力,如RS电控分配泵能达到P型直列泵的工作能力。
虽然机械控制的VE分配泵采用平面凸轮,作用在柱塞上的供油压力由四只滚轮同时承受,柱塞直径可加大到12mm。但是由于加工误差的原因,JUINGK有时只能有三只滚轮承载,在条件下只能承受70~80MPa的供油压力。再则与平面凸轮相接触的滚轮是圆柱状的,它与凸轮外圆接触点的压力角随凸轮径向半径而变化,在同一滚轮上与凸轮廓线径向外端与内端接触处的线速度不一样,滚轮与凸轮相对运动中有滚动和滑动两种运动,容易造成滚轮与凸轮的磨损。
⑵ 时间控制法控制供油量
采用内凸轮的分配泵也可以采用位置控制法来控制供油量,但其难点是要有的加工精度,才能各个油缸在各种转速下的供油均匀性。因为多缸分配泵的各缸供油均匀性完全由加工精度来,而此时控制供油量的斜槽与油缸的数量一样,各斜槽棱边的直线度等参数都要一致,否则要影响各缸供油均匀性。同时对偶合件间隙和外圆圆度、表面光洁度等要求也。如果采用高速电磁阀,由ECU控制其开启与关闭的时刻来控制供油量,上述难点就迎刃而解了,可以很地控制各缸供油终点和供油持续期。
通过认证 


